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推动绿色金融 内银尽显优势

2019-03-06 03:18: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对於内地市场而言,香港银行属於外资行,现时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对於内地银行来说,限制较少,内银在大湾区的覆盖範围更大,经营规模也更大。以绿色金融为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市场上的佔比已逾一半,有望受惠於《纲要》提倡的“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平安证券引述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指出,截至2017年6月底,内地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加12.9%;相对2013年中期的4.85万亿人民币,複合年均增速达14.1%,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余额中佔比7%左右。另一方面,绿色信贷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处於较低水平。截至2017年6月尾,内地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241.7亿元,不良率仅为0.37%,远低於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1.74%。

  从绿色信贷的主体结构看,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统计,平安证券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是绿色信贷的主要投放主体,2016年尾五大行绿色信贷余额佔据市场总额的55%。在股份制银行之中,则以平安和招行的余额规模较大。

  华泰证券指出,目前多家内银已积极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例如中国银行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个人客户一体化服务模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重点战略机遇;中信银行则称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企混改、产业迁移、跨境投融资服务等领域,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建设银行已推出“CCB建融家园”APP粤港澳大湾区专版,将住房租赁综合服务拓展到大湾区。综合来看,华泰证券认为大湾区建设将衍生较多的信贷需求,利好跨境优势显著较多、基建项目储备较多的大型银行,和具有地域优势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