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周润发、张学友、锺楚红及郑裕玲等主演的《八星报喜》票房高达三千七百万元
【大公报讯】记者李洁仪报道:港产片曾是本地电影界引以为傲的代名词,亦为香港冠上“东方荷里活”美誉,惟花无百日红,港产片由盛转衰,数量由年产过百部降至数十部。
上世纪80年代,是港产片全盛时期,1982年新艺城发行的《最佳拍档》打头阵,造就2600万元票房,继有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上映时票房高达3500万元,还有成龙担正的《警察故事》、锺楚红参演的《秋天的童话》等一系列深入民心的港产片。
到1988年,港产片全年总票房突破10亿元关口,产量高达117部。其中,由周润发、张学友、锺楚红及郑裕玲等担旗的《八星报喜》居功至伟,票房破纪录高达3700万元。港产片不论是票房金额还是数量一路走高,打造港产片的黄金期。
根据香港影业协会(MPIA)资料显示,在1993年,是港产片应市数目的高峰期,当年上映包括粤语及国语的本土电影数目高达234部。惟过度生产下,出现良莠不齐的困局,其后票房趋势放缓,院线及电影公司亦出现结业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