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大公报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选择走出去,赴海外上市或并购等,但关注互联网行业势必涉及到更多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一旦出现漏洞,其负面影响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必须严格规范、时刻小心。他指出,审查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而是为了互联网企业更加健康地拓展海外业务,最终的目的还是行稳致远。
白明表示,《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100万用户”的划线,基本涵盖了中国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也意味着只要涉及收集个人信息的企业,在海外上市都要通过安全审查。因为,资本市场几乎不会为用户少于100万的互联网企业买单。
白明同时提醒,中办和国办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中就提及“加强跨境监管合作”,这意味除了即将赴海外上市的企业,已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也将被纳入规范范围内。
白明认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论是规模、影响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才是互联网企业长久发展的良性模式。“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一旦被洩露,将可能出现被国外影响、控制、或恶意利用的风险。”他说,“只有健康、规范的互联网生态,才能够维护国家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隐患。”
“美国确实有适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很多机遇,我们也希望能与美国合作,但在特朗普和拜登两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相关软件遭到无理打压和封杀,尤其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因此,他提醒,在中美经贸摩擦并未停歇的时刻,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筹资或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增强风险意识,必须划定一条安全的底线。
白明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数字经济领域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中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将赋予其更多机会,也将为互联网从业者创造出新的空间和场景,让大家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能动性。“滴滴出行”只是一条引线,在其被审查的背后,更多的应是互联网企业面对资本和核心技术的平衡,也应是互联网企业关于跨境上市维护国家安全的自省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