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德勤:现时更多中资企业计划将香港作为首选境外上市目的地

2021-09-26 11:16:12大公网 作者:章萝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1年首三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新股市场表现,图左为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图右为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胡科(大公网记者 章萝兰 摄)

  中资企业在今年第三季度赴美上市时,迎来监管挑战,令到8月及9月均没有新股于当地上市。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直言,难以预料“冰点”将持续多久,中美两地监管机构应当还在继续就相关问题磋商,但就当前来看,还未见可以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所以若有其他选择,一般公司都主动改变了自己的路线,到香港做第二上市,或是退市回归A股,“大家都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资本市场也不能等”。他还透露,现时更多中资企业计划将香港作为首选的境外上市目的地。

  由于多只来自消费及科技业的超大型新股,于今年上半年上市,故从前三季度的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整体数据来看,较去年同期还有所增长。来自德勤的统计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有41只新股融资147亿美元,对比2020年前三季度的25只新股融资93亿美元,新股数量增长64%,融资额增长58%。

  但需留意的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教育培训改革等一系列国内政策,及美国SEC对中国企业提出的额外披露要求等,令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在第三季度大幅减少,8月及9月甚至没有新股于当地上市。

  “对于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限制,目前没有任何特别的消息和时间表,可以看到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如果既定政策暂时不动,也没有解开的方法,企业就会改变计划走不同的路线,”纪文和说,例如能到香港做第二上市的公司都回来了,此外也有公司如中国电信等,先在美国退市后回归A股。

  纪文和并透露,现时更多中资企业计划将香港作为首选的境外上市目的地。在他看来,中资企业在筹划上市计划时,仍将会面对地缘政治的挑战,而香港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吸引中资企业上市,尤以科技企业为甚,这些优势包括香港市场的广度及深度、国际投资者基础、充裕的流动资金、资金自由进出、新经济企业生态圈的成熟程度,及创新及改革以与时并进的能力,“以近期和长远来说,香港定当继续成为最广受中资企业欢迎的境外上市地,许多来自内地企业的中大型新股仍会于香港完成。”

  来自德勤的数据显示,至9月底,香港将会有73只新股上市融资大约2885亿港元,虽然新股数量会自去年首三季度的99只下跌26%,融资总额则将从当时的2114亿港元上升37%。其中,超过六成的融资总额将会来自极大型新股,大部分的交易都是与新经济有关、及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企业。纪文和认为,这正显示了香港为科技和创新企业所打造的生态圈,及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优势。德勤中国的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在没有重大监管政策改变的前提下,香港新股市场将能达到其预测,即于2021年12月底时,约有110至120只新股上市,融资近4000亿港元。

  A股市场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预料A股市场将会录得373只新股融资3704亿元人民币,新股市场也较2020年同期表现更出色。随着上海科创板及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德勤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今年内地新股市场大部分新股将会来自这两个市场,料科创板将会有160至190只新股融资约1700至1900亿元人民币;同时190至220家企业会于创业板新上市,募集1100至1300亿元人民币,而上海和深圳主板可能会有130至150只新股上市募集1900至2100亿元人民币。同时,来自制造及科技业的中小型企业仍将继续推动整体的新股数量。

  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如箭在弦,至于企业会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之间如何选择,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胡科在同一场合表示,无论从上市条件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上,北交所的上市条件和科创板、创业板还是有所区别,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及后两者的排队情况等综合考量。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