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近年香港出口表现
由于全球疫情逐步受控,海外需求迅速增长,加上去年基数较低,不少商会人士均看好今年香港出口表现,一般料增长15%至20%,而贸发局更预测大升25%。然而,虽然订单不绝,但因供应链不稳及一柜难求,要准时交货及如期收款则属一大难题。展望明年,不明朗因素包括:变种病毒能否受控、欧美与中国经贸关系走势、美国通胀之影响,部分坦言“睇唔通”,倾向持盈保泰为主。\大公报记者 李信
谈及今年市况,从事出口的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巢国明向大公报表示,今年首三季欧美疫情较为平稳,再加上美国持续“放水”已逐渐见效,刺激需求反弹,但东盟及印度则受疫情重创,很多生产受阻,令许多订单回流至内地,很多在内地有厂房的港商受惠不浅。
巢国明说,虽然近期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已传播至多国,部分甚至再次封城应对,可能拖累圣诞节这个销售旺季的表现,惟首十个月香港出口表现理想,保守估计今年出口增长可望达15%以上,若情况理想或升逾20%。
原料紧张 厂商不敢接单
一向专门研究出口走势的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虽然海外需求上升,但今年出口市道仍有不少挑战,很多货柜在各地面对挤塞,令市场供不应求,一些港商反映货柜价格急升4至10倍,加上原材料供应紧张,厂商因而不太敢接单。然而,今年首十个月香港出口同比升26.7%,以有关数据分析,该局原先估计今年增长15%,相信是低估,近期将出口增长预测调升至25%。
尽管今年出口生意颇佳,但挑战亦不少。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向大公报表示,疫情打乱全球供应链,许多原材料及零部件不能准时付货,因而推高价格,以芯片为例,甚至加价亦难以抢到货源,迫使相当多厂家不敢去尽接单,一切要视乎获得多少芯片而定。再者,现时一柜难求情况未见改善,运费又“贵到离谱”,厂家要步步为营,担心接单后无法如期收款,反招更大损失。“按首十个出口数据来看,今年香港出口升一成应不成问题。”
物流不稳 提防买家“赖账”
林宣武表示,去年疫情令海外买家减少采购,以致库存偏低,待今年疫情回稳后,买家都不断补货,使厂家生意颇佳,但因物流受阻,估计为数不少的产品到了付款期,可能仍在等待泊岸,若买家未能赶在圣诞节将产品送到门市,便会损失很大,届时产品滞销,可能无力“找数”给厂家,最终或会形成做了生意却收不了钱的惨淡结局,故即使今年香港出口表现亮丽,但未必等于香港出口商大赚,仍有很多不明朗因素,要待明年初才清楚。
至于主要行业表现,林宣武及巢国明均认为,疫情令不少人家居工作,且不少学生要在家网上上课,料电子出口值增长不俗,可望达15%;玩具、纺织及成衣则较为疲软,料增幅为3%至5%,而鐘錶则反弹力较强,业界估计可达升20%,相信主要是智能手表带动。
谈及出口大赢家,相信是珠宝业,今年首十个月出口升59.4%,从事珠宝业的香港中华厂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吴宏斌分析指,首先是去年基数太低,另一主因是疫情令消费者不能外出旅游,不少人将相关费用用于购买珠宝自用及送礼,料今年出口可望升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