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挖角大战/再工业化须人才 高楼价成阻碍

2022-04-04 04:23: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要实现“再工业化”,成功吸引人才是关键。

  自2016年施政报告提出“再工业化”后,近年政府推出各项支援措施,工商界亦甚为关注。香港毛皮业协会会长刘培杰坦言,政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吸引人才来港,但困扰香港多年的高楼价问题,则令不少人才和投资者却步。

  刘培杰表示,工业离不开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来港,是成败关键之一。然而,现时全世界都在抢人才,深圳都是香港主要对手,且对方开出的条件较香港优厚得多。

  深圳专才计划可借鉴

  有商会人士承认,近年内地企业和政府出手特别吸引,令香港在争夺人才上十分吃力。特别是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推出很进取的政策争人才,其中“孔雀计划”便是一项,该项计划在2011年推出,主要吸引全球人才来深圳落户,提供个人160万至3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补贴、连续多年提供免费租住200平米(约2153方呎)的房屋,另购房者可获约600万元人民币补助,而当局为照顾有儿女的专才,也在入学上提供便利,可安排入读当地国际学校,令海外专才更放心落户深圳。

  相反,香港除了部分行业薪酬较佳外,在房屋、子女教育等均不及深圳,加上生活成本过高及防疫表现欠佳,令一众海外专才没有将香港视为首选,这个问题值得各界深思。“用相约租金,一家四口在深圳可住千多方呎房子,香港则不到500方呎,这对专才来说,已大打折扣。”

  放眼湾区 捕捉大市场

  至于香港发展工业的困难,刘培杰更以自身经验来说明当中困局。他说,曾在2008年在港投资开厂,将北欧的毛皮在港加工,再善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零关税优惠销往内地,惟最终香港厂要关闭。原因很简单,金融海啸后,受惠内地开放自由行,旅游业非常好景,抢走不少人,及后东盟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可免关税向中国出口产品,令香港竞争力受压。

  “其实大家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专才有何非来港不可的原因?大家要思考香港有甚么得天独厚条件?再者,我们眼光不一定要局限香港,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机会便很多。”刘培杰认为,社会应放眼整个大湾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