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香港贸发局钟永喜:助力港企融入国家发展新征程

2022-07-07 15:52:50大公网 作者:陈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光华长安大厦,坐拥长安街车水马龙,周边建筑鳞次栉比,如今是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称“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在北京的办公坐标。近日,适逢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这位在内地工作了22个年头的香港人接受了大公网的专访。钟永喜表示,回归25周年是新征程的起点,香港的发展跟国家发展是捆绑在一起的,希望香港能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贸发局成立于1966年,目前在内地有13个办事处,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杭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南京、大连、福州、青岛等城市均有落子。“我们办事处的选址都是根据港商的发展走,多是一些商机比较多、经济发达的地方”,钟永喜说道。



2022年,香港贸发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 (记者 龚超 摄)

  作为负责推广和促进香港贸易的法定机构,贸发局承担着帮助香港企业拓展内地市场,以及助力内地企业走向世界、对接全球商机的职责。近年来,伴随内地经济快速发展,贸发局陆续在不同省市设立办事处,构建更有效的服务体系。

  “20年多前,我们深圳的同事几乎每天都会带着港商外商在珠三角考察”,钟永喜介绍,当时正值中国加入WTO,进出口贸易迎来腾飞。囿于本土劳动力厂房匮乏等因素,当时香港很多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带着资金和技术跨越罗湖桥,把工厂设在深圳、东莞一带,香港与珠三角之间形成了著名的“前店后厂”合作格局。

  钟永喜解释说,这种合作使香港的制造业得以壮大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在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实惠,是双赢的局面。而他本人,也是在这种机遇下来到内地工作。

  2000年,深圳GDP总量首超天津,位居全国第四并成功跻身全国一线城市,迈出南国小渔村向国际大都市蜕变的第一步;而香港当年GDP增幅亦高达10.5%,实现近13年最高增幅。一衣带水的两座城在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中显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

  “当时香港和深圳两地的工资水平存在一、二十倍的差异,但深圳GDP增速和制造业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内地发展的巨大潜力。”钟永喜说道。

  如果说跟珠三角亲近有着天然的地缘因素,那么在“人之常情”的推理下,常驻长三角则显得不那么容易。而这一切,对于适应能力超强的钟永喜来说只是“湿湿碎”。

  2008年,先后在深圳、广州工作了8年的钟永喜来到上海,担任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一职。这一来,就是12年。

  “可以说我到上海第一天就适应了,”钟永喜介绍说,当时贸发局在上海的办公室就在人民广场,距离外滩不到2公里,活动半径内的香港人已经很多。从文化和生活节奏来看,当时上海和香港存在1296公里的直线距离,但城市特质已非常接近,这种亲切感早已让他把上海当成精神上的第二故乡。

  事实上,钟永喜关于彼时上海“香港人已经很多”的表述亦不乏依据。

  早在2006年左右,包括长实及和黄、新世界中国、恒基中国、新鸿基地产、恒隆集团、嘉里建设等港资地产已悉数踏入上海。当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年之内港商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00亿元。相较于新加坡地产、日本财团分散性的投资风格,从南京西路到淮海中路,从静安寺到徐家汇,八成左右的高端购物中心和甲级写字楼等商业项目全都由港资经营。 2008年前后,汇丰、东亚、恒生等港资银行则纷纷拿下商务楼的冠名权,一时间以港资银行命名的大厦集结成建筑群,成为上海陆家嘴一道亮丽的风景。

  或许是缘于这份“亲切”,在上海的12年间,钟永喜除去本职工作,还以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上海市对外投资促进中心顾问、上海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咨询会委员等身份积极参与当地发展。



2021年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左二)莅临“香港馆”并给予指导。 (贸发局供图)

  光阴流转。2020年,钟永喜再次启程,履职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常驻北京。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出炉,明确香港“八个中心”的地位,再次给香港带来诸多机遇。

  钟永喜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著名高校和中关村,在科创领域的优势无可比拟。将北京的科创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链完整、创新周期短、拥有全球供应链、资本充裕等)相结合,可产生较大的叠加效应;此外,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全国文化中心。而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国家亦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未来,京港两地可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尤其是利用香港在授权和设计方面的优势,将中国元素融入商品设计,销往全球市场。

  “北京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是跳跃式的,”钟永喜说到,记得1991年第一次出差到北京,感觉首都机场很小,只有两三条行李传送带。街上路灯也很少,冷不丁会闻到一些煤炭燃烧的味道。而如今,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大兴国际机场更是气势宏伟,现代感十足。钟永喜表示,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北京有很多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氛围非常浓厚。他本人喜欢闲暇时和北京的朋友一起爬长城。在他看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非常神奇,属于“有灵气”的地方。



2020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前排右二)与香港贸发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前排右一)交流香港馆特色品牌和产品。(贸发局供图)

  从香港到内地,由南及北,个体命运的变幻无不映射出时代变迁。

  商务部数据显示,1997年至2021年,内地与香港贸易额由507.7亿美元增至3603.3亿美元,增长了6.1倍,年均增长8.5%;截至2021年底,内地累计吸收香港投资超1.4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超8千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53.2%。香港作为重要贸易和投资通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很明显,25年来,伴随《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实施,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贸联结呈现出日益紧密的发展态势。

  具体到行业的兴替上,受益于CEPA在金融、法律、建筑、影视、旅游等领域降低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门槛,2010—2020年,香港对内地金融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2%;截至2021年7月,超过1600名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业界专业人士通过CEPA互认安排取得内地相应专业资格;影视方面,通过将经验丰富、技术优秀的香港电影从业人员与内地资金和市场结合,则诞生出《长津湖》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佳作。

  “我在上海工作时,很多时候周末会回香港。甚至20年前,有些在深圳工作的香港朋友,下午5点多下班,晚上7点就能回到香港家中。现代交通带来的便利,并没有让我产生背井离乡的感觉”,在被问及常驻内地是否会有难享团圆的缺憾时,钟永喜这样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香港将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以独特地位和优势,发挥好桥梁和窗口作用,而香港与内地的联结亦将日趋深刻。

  钟永喜介绍,为帮助港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特区政府支持下,贸发局今年推出“内地发展支援计划”,伙拍在内地的香港商协会与部门,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活动数量,以助力港商、专业服务界别及创业人士把握不同地方和行业的市场机遇;而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正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贸发局亦会同步开展“内地企业国际化服务计划”,提供一系列菜单式服务,鼓励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走出去”,用好全球人才、资金和市场,配置全球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藉此,港商与内企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交汇之旅,又赢得一臂之力。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