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香港拥有全球最大型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协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角色吃重。
随着内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日趋紧密,人民币在双边贸易、投资、储备等方面的使用程度和需求日益提升。金融界人士表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型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独特优势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建议积极拓展中东与东盟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及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大公报记者 彭子河
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金融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23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包括存款证余额)约为10453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6%,续为全球最大型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的比例,仍然达70%以上,其他各项人民币业务也持续增长。
特区政府在疫情纾缓后积极作为,除了在港持续举办大型盛事活动,以吸引外来投资,特区政府官员和金融业界也四出外访,努力拓展新市场,包括与香港较为邻近的东南亚地区和东盟,以及新兴的中东地区等。
港若加入RCEP 发展空间更大
香港长久以来一直扮演连系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在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同时协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也扮演重要角色。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林慧虹上周出席港交所合办的“香港─沙特资本市场论坛”时指出,中国和沙特的经济联系日益深厚,中国是沙特三大进出口伙伴之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促进内地和沙特之间投资上担当重要的桥梁角色。
林慧虹指出,当中的机遇不单是股票和债券投资,亦包括分散投资组合和对冲风险等需要。香港的资本市场更可提供人民币作为另一种结算货币,用于商品期货交易,以及为外国公司提供一个吸引中国资本的平台等。
东盟地区也是香港拓展人民币业务的方向之一。中银香港的报告指出,两地经贸关系十分密切,互为主要交易伙伴及投资来源地,资金往来规模也很大,跨境融资、投资及外汇交易等金融需求强劲。此外,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香港也在积极申请成为RCEP成员,有望令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获得更多向外拓展空间。
助力人币国际化 港大有作为
香港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只有大约20年历史,相对欧美货币离岸市场悠久的发展历史,仍然只处于初级阶段,在产品服务、市场基建以至其他配套设施上,仍有提升空间。香港金融发展局在今年3月份即提出多项建议措施,冀有助加速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丰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
金发局的建议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优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并探索新的互通选项、加深及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及促进人民币生态系统发展。金发局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有提升空间,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媒介、融资工具和投资货币的需求将会增加,建议香港把握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契机,善用其与内地及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提升自身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