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埃塞俄比亚有丰厚的皮革资源 受访者提供
近期中美贸易战发展如火如荼。对梁日昌而言,由於早就“出走”,故对其影响不大。但他直言,作为内地设厂的港商,“好被动亦好痛苦。”他指,第一批名单涉及港商的不多,甚至无,但第二轮甚至show hand(晒冷)之後,对港商的影响,就要看涉及的广度及深度。“由现在开始到圣诞订单已定好,最担心是春节前後,可能面对无单或好少订单。”
贸战影响 明春或冇单
梁日昌指,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与欧洲谈判顺利,对中国压力会更大。他举例,即使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但若欧盟会买,就化解了中国给予美国的压力,对中国谈判困难会增加,或意味着下一波贸易战的规模阔度及深度会增加。“若去到最差情况,作为厂商希望保存客人,唯有让利,只能自己承担客人全部或部分关税。”他坦言,这非长远生存之道,“但人手、皮费、机器设备不能空等,若忽然没有收入,只有支出,不能捱好耐。最多捱半年至九个月。让利即使会蚀,不过起码不用食空粮。”
面对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影响,他希望国家能做到两点,以减轻厂家的影响。其一是增加出口退税,如美国对出口大豆的农户亦提供财政支援,中国政府亦可考虑,令厂商不用全数承担增加的关税。近期人民币贬值,亦是方法之一。他指出,作为厂商及出口企业会十分欢迎,但要明白这只是短期策略,长远而言并不可行,因对人民币国际化会有影响。
内地近年十分着重环保,对厂家的环保要求十分高,需要投资环保设备。第二点是若中国政府容许企业能分阶段完成,能有效减低企业压力;或设立基金协助或补贴企业完成环保任务。
他坦言,业界面对贸易战十分被动,唯有暂停投资计劃,保持手头资金稳定。他续称,有朋友问他是否应加快走出去“一带一路”发展。他指於现阶段并不赞成,“如果已走无问题,但临渴掘井风险很大。”“投资新地方需大量资金,但不会短时间有回报。若旧有业务仍流血当中,分分鐘流血不止死得。”
梁日昌建议:“若厂商本身已於海外有厂,可分单过去。至於未有於海外设厂的企业,若有朋友於海外设厂可考虑分单,通过转移订单,减少流动资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