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第十一届欧亚交通高校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俄未来科技创新创业论坛在河南郑州开幕,6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政府部门及交通类高校200余人参会。
这是欧亚交通高校国际会议和中俄未来科技创新创业论坛这两个高规格的会议首次合而为一同期召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会上,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俄罗斯联邦工业贸易部部长特别助理阿尔什诺夫,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主席、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克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李希奎先后致辞。
中原工学院校长王宗敏、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副校长洛谢夫和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党组副书记郑邦山,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分别为中原彼得堡航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高校交通教育联盟揭牌。
业内人士认为,两者的成立意义重大,前者将河南省交通高校的优势资源整合利用,将进一步提升各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能力;后者将围绕中、俄在航空领域重大合作项目的需求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发展需要,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成果转化基地。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首席顾问约翰·卡萨达教以《航空大都市模型》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近年来,河南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郑州为中心、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即将形成,“两小时高铁圈”,可覆盖中国7.2亿人口;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中心的“2小时航空圈”可覆盖中国12亿人口;高速公路网覆盖全省所有县城。中欧班列东联海上丝绸之路、西进陆上丝绸之路,郑州—卢森堡航空货运“双枢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跨境电商搭建网上丝绸之路。
霍金花说,本次会议聚焦开放、创新、合作、共享,开展跨国界交流研讨,对于进一步凝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创美好未来的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能进一步增进各国政府间的交流、增强中外高校间的合作,推动欧亚地区交通走廊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河南也将广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交通人才,推广先进的交通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实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