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迟福林:14亿人内需将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发展

2018-10-27 19:38:36大公网 作者:何玫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历了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目前,国内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今天,以「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第8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行,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共500余位元专家学者参加。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主持开幕式,海南副省长沈丹阳、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20与「一带一路」特别顾问司嘉丽等出席活动。
 
沈丹阳:海南将打造便利营商环境
 
沈丹阳在致辞中表示,海南将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重点,加快打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贸易规则相接轨的体制机制,打造开放新高地;以开放为先,加快建设高标准高品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要求,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迟福林表示,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成就与重要经验,不仅为了彰显,而是为了实现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以赢得国际竞争合作与国内稳定发展的主动。要坚定地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释放近14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以高水准的开放倒逼高难度的改革」,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2030年成全球最大服务进口国
 
迟福林指出,当前服务贸易业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焦点,也是中国开放转型的重点,应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他认为,目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突出短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服务贸易需求,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将达1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将由2016年的7%提升到10%左右;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进口国,占全球服务进口总额的13.4%,领先于美国7.7%和德国5.8%。内需潜力的释放将有条件支撑中国未来10年6%的经济增速。
 
推动促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立法
 
迟福林提出,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这需要以产权保护为重点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以启动创新要素为重点发展中高端制造业。迟福林透露,目前已积极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立法。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