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第一届进口博览会,本来试图和有六十年历史的广州出口交易会形成一进一出的贸易开放格局,没想到由於“上海要设科创板”这个消息的放出,进博会昨日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激烈反应,并且将其理解成为对深圳创业板的利空。於是上午十点半开始,创业板指数大跌百分之三,但下午走势很快好转,尾盘还微涨了一点。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这是为什麼呢?或许是因为市场传言:科创板将会类似於新三板,引入合格投资人门槛,并且将取消或者大幅度放鬆涨跌停板制度。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科创板将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扩容,而是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问题。
若熟悉笔者都知道,我一直呼籲建设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因为就和交易博览会一样,如果我们办两个一模一样的出口交易会,就很容易形成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利於国家整体利益。但现在我们办了两个交易会,一个是出口的,代表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形象;一个是进口交易会,也许会形成“全球超市”的形象。那麼这两者之间就会较少地竞争而较多地互补。
上述的差异化竞争原则在经济学理论上早就有阐述,并且分成水平化差异和垂直化差异,还有最大化差异原则。只不过,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运用往往被人忽视了。
资本或许是同质的,你的一块钱不会和我的一块钱有所区别,但投资人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大量的积蓄转化为银行存款,或者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基本类似的固定收益产品),并没有进入到股市裏面来。就是因为这些资金的投资人风险偏好很低,不愿意介入A股市场。
认识到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程度不同,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我们不应该试图去“教育”投资人“市场有风险”,而应该设立多个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市场,让各类投资人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风险偏好的投资场所,各取所需、各归其位,才可以把资金有效地用於实体经济的发展。
风险投资越来越重要
随着经济增长,我们会慢慢渡过大量实物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初级阶段,并由此越来越多地需要由技术创新来引领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我们越来越多地需要把资金投入到风险程度很高的技术创新领域,而这并不是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市场的拿手好戏。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麼领导人想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想要设立科创板。这样的初衷想要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效运用最大差异化原则,把风险偏好最大的那些投资人吸引到科创板上去交易,从而和低风险偏好资金为主的主板市场充分区别开来。
应用好“最大差异化原则”
现在A股整体处在低迷阶段,主要就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没有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有效地贯彻最大差异化原则。低风险的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因为我们的大型蓝筹股虽然看上去利润率很高、市盈率很低,但他们不把利润拿出来实实在在的分红,所以计算出来的分红收益率一点儿也不高,让低风险资金不愿意进来。
而高风险的资金本来并不在乎这点儿分红,只希望能够充分自由地交易,去博取短线价差,我们又不断地干涉这类交易,让他们不能“兴风作浪”从而降低了流动性。实际上,任何买卖行为,只要没有欺诈,都是平等的,不存在“投资”好,而“投机”坏的说法。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通过市场建设,最大可能地让喜欢长线投资的资金和喜欢短线投机的资金各得其所,最后为经济增长所用,为技术创新所用。
冀科创板落实差异化原则
所以,笔者期待科创板能够真正地落实差异化原则,和创业板以及主板市场错位竞争。同时,也希望管理层充分敦促主板上市绩优蓝筹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吸引低风险偏好资金入场,既能改善其投资收益,也能降低经济整体槓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