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徐晋林:未来纸媒将走两端 大数据或回归传统化

2018-11-24 22:02:09大公网 作者:唐川阁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读者出版集团“读者晋林工作室”创始人徐晋林正在为“顽转兰州”的各位微博大V、文化名家们介绍手工书 / 唐川阁摄

“大家都在唱衰纸媒,我认为报纸已经死了”,徐晋林说。在他看来报纸的即时性、时效性等功能已失去,而同在网媒时代挣扎的杂志、期刊也“半死不活”,但他却对图书深怀信念,“我认为图书永远不会死,只不过会成为大众读物,成为一种艺术品、收藏品。”
 

    立体手工书《玩皮影》/ 唐川阁摄

    徐晋林是读者出版集团“读者晋林工作室”的创始人,多年来致力于手工书的创新研发,现已创有《兰花花》、《感通敦煌》、《敦煌古韵》、《佛陀微笑》等手工书。他倡导让读者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我们从书籍的选题策划、结构材料、阅读方式等方面打破传统,尝试创新,不断探索将传统文化、手工技艺与新媒体三者进行融合,力争使每本图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最大化。”
     
    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纸媒在技术方面的滞后性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对于在网媒时代下,传统纸媒该如何实现突破,徐晋林指出两条路:第一是坚持做原创,第二是减少文字量。“有多少年轻人能静下来心来读二三十万字的书,别说年轻人了,就连我们自己做出版的人现在也难”,他创作的手工书几乎都非常强调读者的参与性,把图书的静态阅读转变为了读者参与式的动态阅读,但他坦言,“其实这种创新是一种无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读者很难再投入大量空白的阅读时间,只能接受碎片化阅读。徐晋林也关注到了这一点,“近两年,我在思考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问题,比如说线上阅读、浅阅读、碎片化、无知识积累等等”。作为一位传统媒体人,面对这些“双方打架”的现象,他表现出十分理解,“我接受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我受现在年轻人阅读习惯的影响,有意识地把图书碎片化。”
     
    在当下“浅阅读、大信息量”盛行的时代,晋林工作室针对当下读者的阅读特点,调整了自己的策划思路,比如减少文字量,增加图片信息量,植入二维码,扩展和延伸阅读等等,创制一些简短轻松的、实用性、艺术性甚至是娱乐性较高的纸质书籍,以赢得市场。“我们把新的媒介方式植入到书里进行融合”,他说。
     

      晋林工作室创作的《古韵敦煌 藏书票笔记本》 / 唐川阁摄

      徐晋林致力于研究创作敦煌文化艺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三个板块,对于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他认为,“未来的发展可能是两个极端,一端是大数据互联网,一端是回归传统化,所以我坚持在做传统艺术。”
       
      徐晋林已经从事出版行业30余年,纵使网媒时代下的纸媒艰难生存着,但他仍希望手工书、藏书票的创作能够唤醒读者对纸质书最本初的情感。“我希望每本书都是大家能阅读的一本书”,他说。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