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宜适时鬆绑用家按揭(上)\中原按揭经纪董事总经理 王美凤

2018-12-03 03:18: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楼市早於七月份出现回软,这是紧随政府推出六招房策后的变化,接着於八月份起,连串利淡因素陆续出现,中美贸易战、人民币下跌、银行上调楼按息率、加息隐忧、金融市场波动等,加上新盘降价争夺客源,二手楼市交投在近月一蹶不振,楼价开始下跌;最新数字显示,楼价由今年高位回落约5%。由於楼市颓势已持续数月,市场开始关注政府会否鬆绑楼市措施;为此,早前金管局表示仍需时间观察楼市是否转势,若确认楼市进入下行周期,可以适当地陆续放宽楼按措施。

  2009年起楼按措施共推出了八次,措施具相当成效,银行信贷风险降低,按揭槓杆率下降、楼按供款人防守力提高。然而,十年间楼价始终易升难跌,楼价上升逾两倍,楼价高企成为了社会问题,政府不敢轻言减辣,是可以理解。金管局最近提到,2015年10月起楼市下调近六个月后,当市场估计楼市下行周期已成,结果楼市却於2016年重回上升周期;从这个说法可以估计政府观察楼市走势不会少於六个月,其间难以鬆绑措施。不过,準确拿捏楼市走势固然是相当困难,但政府宜及早观察楼市基本因素变化,原则上,政府有责任管理信贷系统风险、回应民生诉求,但却并非在於直接管理楼价。若果用藥之时原本症状已不存在,那麼调整措施以减少用藥之副作用或较适当。

  政府於2015年2月推出第七轮楼按措施,一般用家之按揭成数由高达七成降至六成,当时有关当局指出,面对楼市持续升温,逆周期措施无可避免对一部分用家及首次置业人士带来影响,但希望尽量作出取捨以减低对用家尤其上车人士的影响。当局有见非常时期需要及时用藥,不过,当初楼价升温的因素已在转变,即使未能确定楼市是否已进入下行周期,影响上车人士或换楼家庭的措施或许已变得并非无可避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