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美智库:华府决策层对中国认知面临“断层”

2018-12-13 13:35:04大公网 作者: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复且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研讨会今天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外交亲历者、学界专家等百余人与会,共话中美关系的历史、现状与 
     
    未来。与会的诸多美方专家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坚定推动改革和扩大开放均表示赞誉。而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美应该维护好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同时,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正面临“断层”,新一代年轻学者应该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加强对中国的全面研究。 
     
    兰普顿:加强“相互依赖” 
     
    被中国学界誉为美国“首席中国通”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戴维・兰普顿,见证了中美关系40年风风雨雨,虽然对当前的中美关系难掩忧虑之情,但他仍然保持信心。 
     
    兰普顿认为,4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个变化就是中国人民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他至今记得自己初到中国时,中国最有名的口号是“自カ更生”,而如今人们经常谈的是相互依存、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全球气候。从“自力更生”到“相互依存”就是最大的变化。他认为,中美两国只要在全球建立更多经济合作和生态合作,加强相互依赖,完全可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兰普顿还指出,现在美国国内缺少全面了解中国的新一代专家。年轻学者应该深耕两国现实,像费孝通先生那样重视实地调查研究。 
     
    包道格:必须给中国留一席之地 
     
    美国卡内基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长包道格相继在里根政府和乔治・布什政府任职,是一位老资格的“中国通”。他参与并见证了中美外交风雨的诸多历程,深知中美关系来之不易。包道格强调,冷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正发生变化。现在俄罗斯仍然希望施加影响,但国力基础已经减弱;欧洲变得更趋于内向化发展;中东仍然处于巨大动荡中;中国在慢慢崛起,印度也有可能紧随其后,新的国际格局存在诸多变数。“过去的一套战略思维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世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必须给中国一席之地。” 
     
    包道格特别指出,随着美国政府中老一辈的官员逐渐离职。华府决策层对华认知出现“断层”。他清楚记得中美建交之初,两国互动积极,学者交流也特别频繁,希望未来能持续这种状态。实际上现在华府新一代官员缺少历史记忆并在涉华问题上存在理解误区,需要对中美关系40年的发展历史进行补课。 
     
    傅高义:总统一人控制不了方向 
     
     
    1969年,尼克松刚刚当选总统的时候,曾联袂费正清建议尼克松总统“要接触中国”的美国学者、《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特朗普政府里有很多人不了解情况,希望特朗普政府能谨言慎行,多任用比较能干、了解亚洲情况的人。 
     
    傅高义坦言,美国学界不少人对于特朗普的领导力非常失望,尤其对他不重视专家颇多抱怨。但是他相信总统一个人无法控制全局发展方向,未来几年也许仍然很困难,但学界、商界等仍然会坚持履责,继续推动中美关系朝积极方向发展。 
     
    对于中美两国年轻一代的学者,傅高义也提出了希望。他说,自己总是提醒美国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机遇和宝贵资源。他自己和兰普顿当年很少有机会能实地到中国来研究中国,而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有了更开放的研究环境。他也呼吁中国更多给美国学者来华访问的机会。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