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林毅夫:中国的发展让世界共享繁荣 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

2019-01-02 16:57:27紫荆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紫荆杂志记者魏东升  冯琳
 
中共中央最近表彰了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国务院参事、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以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入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对林毅夫的评语是:“他植根于改革开放实际,自主创立并实践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力。”近日,林毅夫在北京接受紫荆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际上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贸易战没有赢家,希望美国政府会回归经济理性,因为老百姓都希望过好日子,企业都希望有不断扩大的市场。对香港而言,如果可以在金融、科技领域跟内地更好结合,相信其发展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中国的发展也有助于其它国家的发展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些年唱衰中国的声音从未停止,但事实总是让它们不攻自破。您对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作何评价?
 
林毅夫: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时,我们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当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人均GDP是490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仅为156美元,连他们的1/3都没达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9.5%,在人类经济史上,还不曾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实现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还是过去40年来唯一没有出现系统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达8,640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了。过去40年间,中国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这确实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崩溃论”每隔几年就来一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些,国外就会有人说:“你有那么多问题,你不按照我的‘药方’,你必然会崩溃!”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不仅没崩溃,而且还快速发展。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走自己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的理论或经验。
 
我们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不仅中国。可是那些根据西方开出的“药方”去做转型的国家,基本上经济都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而中国却是唯一没有出现系统经济危机的国家。虽然中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收入分配、地区差距扩大、腐败问题。但是那些按照西方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理论去发展的国家,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甚至比我们还严重。
 
所以事实证明,中国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遇到问题后会根据条件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实施改革。我认为,改革开放的成就足以让我们对自身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自信。
 
记者:我们同时也看到,当前中国依然面临一些发展难题,比如产能过剩、消费不足、环境污染等等。您认为,中国应如何打破这些困境,取得长足发展?
 
林毅夫:产能过剩,其实跟经济周期有关,有两方面原因。有一部分产能过剩是由于投资的潮涌现象。中国属于追赶型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新的产业被大家同时看好,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2003年之后需求明显大于供给,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另一方面,由于周期性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尚未完全复苏,2010年以后积极财政政策的项目做完了,还没有走出危机阴影,投资的机会少了、需求就少了,于是过剩产能就出现了。
 
至于消费不足,其实这些年中国的人均消费增长维持在8%左右,在全世界来讲都是非常快的增速了。现在所讲的消费不足,是在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有所回落的背景下,消费增长也会相对比较慢,又加之有一些过剩产能,就形成了消费不足。我认为从消费来讲,这也主要是周期现象。
 
环境污染问题则跟发展阶段有关。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通常是这样一个路径:当处于低收入水平的时候,以农业为主,必然是青山绿水;到高收入水平的时候,以服务业为主,通常也是青山绿水;但是在中等收入阶段,则是以制造业为主,能源使用密度高,排放密度高,必然污染相对较重。无论是老牌工业化国家英国、德国、美国,还是新的工业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现在中国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的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但我们可以做得比原来更好一些。因为科技进步了,有绿色能源和各种节能减排的手段。如果我们能够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更注重绿色发展,这些污染问题就能得以缓解。当我们迈入高收入阶段后,产业结构会从以制造业为主变成以科研、金融这类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为主,污染自然也就减少了。
 
总的来说,中国在过去这40年之所以能够稳定、快速发展,我认为首先是我们勇于面对问题;第二是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搞清楚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能动用的资源有哪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既能维持稳定、又能推动发展的办法,而不是没有仔细分析问题的根源就简单套用某个模式,导致更多的问题。
 
记者: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改革开放再出发。您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哪些期待?
 
林毅夫:中国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应该讲改革永远在路上,因为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人均GDP已达8,640美元,预计到2025年左右还将跨过12,700美元的门槛,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成为高收入国家后,资本就不是那么短缺了,有更多产业就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违反比较优势变成符合比较优势,保护补贴就会从“雪中送炭”变为“锦上添花”,取消保护补贴就水到渠成,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因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潜台词是,要把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的双轨制改革遗留下来的干预扭曲都取消掉,这样市场才能够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必须采取的举措。当然这个举措要在一个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因为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和资源。
 
当然,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发达国家也有很多问题。所以我认为不管何时,都要秉持改革永远在路上的态度,永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来推动改革,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发展,才能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速的相对发展,才能赶上发达国家,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记者: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向世界证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您认为不断开放的中国和中国经济将对世界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毅夫: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际上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每年对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如果中国继续维持这样的发展速度,我相信未来全世界25%至30%的增长还会来自于中国,那是全世界增长的动力。
 
此外,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用国内、国际的市场和资源,同样的,中国的市场也在被国际利用,中国的资源也是给大家共享。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出口多,实际上进口也多,也在给别人创造市场。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德国发展得比较不错,被称为德国的奇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曾说,德国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奇迹——出于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中国从德国进口了很多自己生产不了的机器和设备,德国才能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对全世界人民都有益,这是共享繁荣,是习主席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的需要,中国的发展也有助于其它国家的发展。
 
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
 
记者:去年以来,中美经贸局势对全球经济来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近期举行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共识,为缓和两国经贸关系带来利好。您如何看待当前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
 
林毅夫:这些年的中美贸易,表面上看是中国的顺差大、美国的逆差大——2017年约为3,700亿美元,占美国对外出口逆差约40%。由于美国是高收入国家,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没有比较优势,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经逐渐放弃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制造等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最开始美国主要从日本进口,所以跟日本有相当大的贸易逆差。到了上世纪60年代,日本工资上涨,这些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就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于是美国又跟“亚洲四小龙”之间产生很大的贸易逆差。自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中国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多、工资水平低,“亚洲四小龙”就把这部分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内地,这等于是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内地,变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实际上美国自己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主要原因不在于中国,也不在于东亚。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超过80%来自于东亚,最高时甚至超过100%。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很大,但是对整个东亚的贸易逆差却降到了只略高于50%。所以,美国贸易逆差本身的扩大,实际上是由于居民储蓄不断下降、消费增加太多、政府有很大的财政赤字。任何国家,只要老百姓和政府不储蓄,它一定有贸易逆差。这种情形在其它国家通常是维持不了多久就要出现金融经济危机,但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可以靠印钞票在全世界买东西,所以它可以维持这么长时间而没有爆发危机。
 
也就是说贸易逆差是美国国内问题的表像,若美国跟中国发生贸易战,当然对中国不利,但对美国同样不利。如果像特朗普所讲,对中国卖给美国的产品都加征25%的关税,那么对美国而言就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从中国进口,但居民要增加25%的成本,对居民不利,对美国的就业也不利。为什么呢?因为居民如果用更多的钱来购买进口必需品,他们剩下的钱就少了,可以买美国国内自己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钱就少了,于是会减少美国的就业。另外中国当然会以牙还牙,也减少一些从美国的进口,那么美国的就业就会更少,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下降。美国的另外一种选择是转而从其它国家进口。美国其实现在就可以这么做,之所以没做,是因为从其它国家进口比从中国进口贵,美国的贸易逆差会扩大,居民的生活水平要下降,就业也会减少,情形是同样的。所以说,贸易战对美国自身是不利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应争取最好局面。对中国来讲,秉持与人为善态度,我们希望能够达成协议,继续维持国际经贸秩序。而且其实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逆差必然会减少。就像日本和东亚经济体一样,随着中国工资水平上升,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自然会转移到其它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例如越南、柬埔寨、印度和非洲国家。如今基本到了这个时候。
 
还是那句话,贸易逆差是问题的表像,其根源是美国自身的内部问题。我们当然希望美国能正视自己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增加居民储蓄、减少政府财政赤字,这样贸易逆差就会减少了。这对美国经济好,对中国、对世界都好。
 
记者:您预计中美贸易争端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林毅夫:我想即使美国不能采取对双方都有利的政策,要打贸易战,那么对中国来讲还是继续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中国是一个大国,即使在最糟糕状况下,即美国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估计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顶多只有0.5个百分点。从目前到2020年,中国经济维持6.5%的增长应该没什么问题,即使减少0.5%,也能保持6%的增长,在全世界仍属于高速增长。从2020年至2030年,我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率仍可以维持在6%左右,减少0.5个百分点到5.5%,也仍是高增长。到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占全世界的比重又大了,全球经济30%的增长还是在中国。
 
贸易战没有赢家,我希望美国政府会回归经济理性,因为老百姓都是希望过好日子,企业都是希望有不断扩大的市场。我相信,中国政府有底气、有定力,按照既定的改革开放措施继续前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保持中美经济之间的开放合作,维持世界贸易的正常秩序,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
 
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是香港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记者:您如何评价香港长期以来对祖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林毅夫:香港对国家改革开放作了很大的贡献。一方面,内地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移到内地来,帮助内地发展外向型的加工出口产业。当时内地缺乏资金、缺乏技术,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经济体,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也为内地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对内地的出口贸易发展也作了极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之后,内地跟世界经济越来越接轨,而内地的金融业发展是相对滞后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地的贡献就越来越大。因为当时内地银行、股票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服从于维持大型国有企业的稳定,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所以并没有完全开放。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内地不仅在贸易领域,在金融领域同样需要跟国际更好地结合,于是香港在这方面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香港对内地的发展作了贡献,当然内地的发展也给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比如,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工资水平升上来了,香港把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移到内地,而公司的总部还是留在香港,如此把GDP变成GNP对香港的发展有好处。
 
记者:您前些年在香港演讲时有过一个观点:“内地实体经济是香港金融业必要基础”,然而目前我们也看到内地实体经济发展略显疲软。另外很多人讲随着内地的发展,香港对国家的作用越来越小。您认为当前形势下,香港发展的可挖掘动力还有哪些?
 
林毅夫:上世纪80年代香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内地后,才慢慢往金融业发展。金融业是高附加价值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金融业发展不起来。这些年香港可以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离不开内地实体经济的支持。当然有香港这么一个全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对内地来讲也很有帮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要往前看的话,我想香港越来越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将是香港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现在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需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以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
 
另外由于大湾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它的产业和技术要走在前沿,这方面香港也有优势。香港有7所大学在全世界的排名很靠前,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很强,再加上香港有相当好的金融支持,如果能够使两者比较好地结合,可以快速地把香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我认为,香港的经济也会随着大湾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发展阶段。其实现在已经有例子了,比如深圳的无人机企业——大疆,最初就是源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几个教授和学生的想法,而大疆现在之所以能够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最主要是因为有深圳那么好的工业配套能力。
 
当中国内地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升上来,与香港生产生活水平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但同时也会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产业配套与支撑。香港如果可以继续利用它的领先地位,在金融、科技领域跟内地做更好地结合,我想香港的发展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图为2018年10月24日拍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下图为1982年9月开业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图:新华社)
 
中国出口多,实际上进口也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举行,图为澳大利亚参展商在博览会上介绍进口龙虾(图:新华社)
 
 
2018年12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开幕,通过约60件展品展示香港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助推改革开放、同时也完成自身成功转型的历程。图为观众在观看展览(图:新华社)
 
(原文发表于2019年1月号《紫荆》杂志)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