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买楼“睇位”倒不如量力而为就买\祥益地产总裁 汪敦敬

2019-01-30 03:18: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8年楼市算是大上大落,给人风高浪急的感觉,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楼市的结构性根本在2018年是没有大改变的。我们的M3总存款量维持在14万亿元左右徘徊,资金过多从而持续地活在低息年代中,在成交减少之下,按揭借贷仍然算是在一个愈来愈低的趋势。所谓父幹一族及楼花的“呼吸Plan”引来可能出现的借贷危机,其实在比例上远远还未到危险的地步,整个市场其实只是一次技术性调节,甚至一定程度是消费者情绪的调节。

  即是说,2018年本来就是一个入市时机,市场调节只是“因为以少量成交代表整个市场而引起个别板块的个别偏差”而已,楼花可以说是升得太快及成为了楼市的火车头,也是政府想调节的一部分。

  当然,近年人们对纳米单位的好奇及过分期望,亦是由盲目追捧开始走向了挑剔了,所以笔者在2018年3月开始发文表示“楼价随时可以跌10%至20%”。去到六月左右,特首林郑月娥推出楼市新政,令到大量积聚或者滞后的楼花供应有了限期推出,市场起码要作一个重新适应,再遇上贸易战楼价就开始下跌,升的时候可能升得太快,跌的时候亦可能跌得过多。但是,笔者对内地包括香港的经济很有信心,因为低泡沫及低借贷令到市场不可能拾级而下!

  某些板块的楼价曾在2018年最高下跌两成,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掌握这个入市时机,面对眼前的入货良机都希望“睇定D”。笔者会形容如果在这情形之下有需要的话,若“睇定D”是多了些贪念,最后楼市到现在有人说是小阳春出现。笔者会觉得是一个真的反弹,只是楼市可能仍在一个调节期,不过最平谷底已经过了而已。

  市场一向也是如此,当你已经看定楼市的时候,自然已不容易找到之前的“早鸟价”了。笔者认为用家买楼不应该“睇位”,能量力而为见到平价负担得起就买,最近楼价回升了之后又有很多人会认为是一个假升,但是他们仍未明白楼价升跌本来就是平常事,重点在於它是否一个泡沫爆破,如果不是一个借贷泡沫引起的市场爆破,这个往往对有需要的人是一个健康的入市时机,笔者认为大家都应该要好好地掌握,需要置业的人仍要掌握仅有的机会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