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型商人”之称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昨日还从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的变化,为国企未来发展把脉。他指出,美国和日本上榜企业的行业结构是向着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转变,但中国2018年上榜的120家企业中最多的仍是金融、零售商贸以及能源矿产行业,达55家,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有巨大差距,“而中国企业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傅育宁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上榜“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的数量仍将继续增加,但实现结构向先进产业的倾斜,仍面对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巨大挑战。他期望国有企业可以做实(帐目、资产、数据、资产质量)、做大(规模)、做强(成为行业领军者)、做好(企业有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做长(基业长青)。
此外,上榜企业的经营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傅育宁指出,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约4.7%,排名第八,远远落后於排名第一的加拿大(约9.8%)和第二的美国(约7.7%),“我们的规模赶上了,但企业的经营质量仍有很大的差距”。
科技创新亦是中国上榜企业的短板。傅育宁引用欧盟2017年数据,显示全球研发百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为10.3%,而中国企业却只有7.8%,在百强榜单中仅佔七席。
他认为,要成为全球领先企业,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科技、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不断创新,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