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自年初大幅反弹,“贸战缓和”被视为三大利好因素之首,但股民憧憬遭遇政客手腕,难免出现预期落差。纵观今次两国谈判过程,中方刻意保持低调,倒是特朗普“急於”与大众分享成果。就在上周五,特朗普还在白宫向美国记者表示,“中美接近达成一项里程碑式的经贸协议”;如今又祭出“弹簧口”,似乎周五上调关税板上钉钉。
外界归咎特朗普的反口覆舌为“商人智慧”,即上谈判桌前先抬高自己身价,以便在谈判中获取利益最大化。而中国外交部在周一的例行发布会上提到,“关於美方威胁对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类似的情况以前多次出现过。”笔者相信,其中所指的“多次出现”并非限於今次中美贸易摩擦,在两国漫长的谈判过往历史中,“临场掀桌”是美国代表团的日常操作,吃瓜群众大可不必惊奇。
早在1991年,美国就针对“知识产权”与“市场准入”问题对中国发起两次301调查,当时对外宣称:“若不能在1992年底前达成协议,就将针对39亿美元的商品发起惩罚性关税。”及至隔年10月10日,两国谈判进入最后一天,美方代表团突然发难,要求停止谈判,因为首席代表卡伦.希尔斯马上要去欧洲开会。中方首席代表佟志广则要求,召开记者会宣布双方谈判结束,并在备忘录上写明“美方中止谈判”。最终结果是,卡伦.希尔斯推迟赴欧行程,美方也同意将“美国坚定地支持中国早日加入《关贸总协定》”条文写进协议。
等到了上世纪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美国设置重重关卡,双方就此展开长达25轮的“马拉松式”磋商。在这场被后人称为“世纪谈判”中,同样是在临门一脚关头,美国贸易代表团约见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声称“分歧越谈越大,没必要继续谈了”。甚至美方人员开始撤出所住的北京王府饭店,做出随时返回美国的姿态。但在次日上午(1999年11月14日),美方代表还是回到谈判桌前,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交涉,最终同样达成协议。
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是否在周五上调关税尚难确定。如果该决策真是特朗普的“临时起意”,在时间上并不具备可操作性。盖因美国重大关税变更之前,需与国内业界充分沟通及交换意见。至笔者截稿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也还未有涉及关税举措的声明。
无论如何,中方代表团此轮赴美必将迎来一场恶战,但“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是中方谈判底线,也是多年来面对美方“极限施压”所积累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