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财经分析\贸战纷扰无需恐慌 聚焦经济内生动力\大公报记者李灵修

2019-05-14 03:18: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美贸易谈判重陷僵局,资本市场已是风声鹤唳。继特朗普上周一“网曝”提高中国商品关税,致使港股全周累挫5%,沪指下跌4.5%,昨晚中方又宣布“反制措施”,美股指数期货全数尽墨。至笔者截稿,纳指期货跌2.66%,标普500指数期货跌2%。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期访美期间曾指,“鬥则两伤,和则两利,如果双方鬥,没有赢家。”相信美方未来会有更深体会。

  不过,大家对於中国经济前景不必悲观,其强大韧性已在上一轮僵局中充分展现。去年7月6日,美方率先对340亿美元中国进口货开征25%关税,中方亦於同日向同等规模美国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彼时投资者恐慌情绪升温,A股开始持续探底,美股也从高点跌去两成。

  其后中国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减税降费、出台《外商投资法》、重提“竞争中性原则”、宣布设立科创板,藉此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并换来了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亮丽表现。

  在外部环境转差的背景下,通过改革举措扩大内需,在过去的实践中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策。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存在两方面积极因素:一是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今年中国减税降费的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约5000亿元,企业增值税约10000亿元,企业社保费3000亿元,还有2000亿元来自电费和电信费的下调。根据测算,2万亿减税降费带来的内需增长,可以拉动1.3%的GDP增速回升,足以对冲关税上调带来的最极端情况,0.76%的GDP增速回落。

  二是内地流动性保持宽鬆。值得注意的是,刘鹤副总理日前在接受媒体採访时提到,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还有充足的空间。今年以来的社融增速保持了平稳增长,主要归功於信贷的平稳增长,以及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的放量发行,这意味着企业部门流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更重要的是,由於货币融资增速并未大幅上升,通胀上行风险有限,因此当前货币宽鬆状态可以长期持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