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财经分析\中国金融开放不止步\大公报记者 李灵修

2019-06-17 03:13: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沪伦通的成行是中英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成果。今年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将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与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共同主持。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双方还会有更多金融合作项目陆续公布。在中美贸易战再陷僵局的背景下,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持续开放意义非凡,虽然外部环境挑战重重,但中国不会走上“以邻为壑”的道路。

  近期中英两国的金融合作收穫颇丰。首先,去年5月25日凌晨,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FTSE GEIS),这也意味着A股将於2019年6月24日开盘后正式“入富”,外界预计初期将带来百亿级美元的资金流入。其次是去年10月,渣打银行宣布,其中国子公司成为首家获得中国基金讬管牌照的外资银行,中方也曾多次表态欢迎符合条件的英资机构来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与此同时,英国资本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施罗德、英仕曼、元盛资管等知名机构目前已在中国境内发行了多隻中国股、债、商品市场的私募基金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英资机构来到中国设立外商独资的投资管理公司。

  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坚持开放已在业内形成共识。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周举行的陆家嘴论坛指出:“我们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对外开放带来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进一步对外开放对中国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内地监管层也在大力营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去年6月28日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取消了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

  当然,金融开放并非一放了之,未来还需完善监管框架,以开放促改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