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市场供需好转通胀预警解除 暌违8个月中国CPI同比涨幅重返“2时代”

2020-06-10 16:53:10大公网 作者:倪巍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有序推进,及市场供需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使5月中国CPI同比涨幅暌违8个月后重返“2时代” ,受访分析师相信,中国没有通胀风险,较低的通胀压力将为央行未来政策调控提供更多空间(记者倪巍晨制表)

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CPI同比上涨2.4%,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调,该数据暌违8个月后重返“2时代”,预示中国无通胀风险。当月,PPI同比下降3.7%,降幅较前值扩大0.6个百分点,降幅已连续4个月加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介绍,在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下,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好转。受访专家称,食品价格涨幅收窄带动了CPI的回落,预计全年CPI同比平均涨幅将在3%以下。

数据显示,上月CPI同比上涨2.4%;其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6%和0.4%;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3%和1%。当月,CPI环比下降0.8%,降幅较前值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5%,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1.2%,服务价格环比持平。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坦言,食品价格涨幅的明显收窄,是上月CPI同比读数重返“2时代”的主因,从年内月度CPI走势看,物价已呈趋势性回落之势,中国没有通胀风险。

申万宏源中国经济研究主管秦泰指出,伴随着近期肉类供给缺口的迅速收窄,猪肉价格回落幅度进一步加速,牛肉、羊肉、禽肉等价格亦同步回调,并带动CPI同比涨幅重返“2时代”。

中金公司资深经济学家易峘提醒说,上月食品价格涨幅显著收窄,非食品通胀延续弱势,总体看“内地猪肉供求状况已趋改善,食品价格的回调带动了CPI同比涨幅的下行”。

生产恢复市场需求获改善

工业领域价格方面,5月PPI同比下降3.7%;同期,PPI环比下降0.4%,较前值收窄0.9个百分点。董莉娟补充说,PPI同比跌幅虽然扩大,但从环比数据看,随着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市场需求已获改善。5月受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环比下降的有20个,较4月减少10个;上涨的有10个,增加2个;持平的10个,增加8个。

刘学智指出,前期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明显回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工业需求的减弱,是工业领域通缩阶段性压力加剧的关键,“从生产资料价格降幅看,工业企经营压力或将增大,未来仍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

秦泰直言,PPI同比读数预示中国工业领域通缩已有所加剧,考虑到内地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及投资增速的进一步修复,5月PPI同比降幅或是全年低点,此后工业通缩幅度料逐渐纾缓。

易峘强调,上月大部分中下游行业价格环比进一步下跌,但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加工业等价格却开始攀升,PPI同比降幅虽有所扩大,但环比降幅却现收窄,在近期全球经济逐渐修复背景下,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将逐步企稳。

达成全年通胀目标无压力

展望未来,刘学智相信,随着生猪出栏量的回升,未来猪肉价格涨幅料续收窄,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将明显低于上半年,全年CPI同比平均涨幅有望控制在3%以内,不会超过国家确定的全年3.5%的通胀预期值。他并指,近期PPI通缩压力虽有所增大,但在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各类生产和基建投资恢复,及下半年全球疫情逐步控制背景下,三季度后PPI同比或触底企稳。

秦泰判断,今年全年CPI同比涨幅或约2.4%,中国没有通胀压力。他并指,近期发达经济体普遍复工,原油价格也企稳回升,鉴于中国经济修复过程中,投资与消费市场前景乐观,预计6月开始PPI同比降幅将会收窄,全年PPI同比或下降1.8%。

易峘说,下半年CPI翘尾因素将大幅回落,加之猪肉供求的逐步 恢复,猪肉价格料将回落,预计年末CPI同比涨幅或逐渐趋零。此外,在全球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企稳环境中,下半年PPI同比走势将有所回升。

低通胀压力予央行调控空间

政策方面,刘学智指出,当前剔除能源、食品后的中国“核心CPI”同比上涨1.1%,仍在较低水平徘徊,加之近几月CPI同比涨幅的逐月回调,中国并无通胀压力,较低的物价环境为央行后续政策调控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他相信,下半年央行政策将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政策将重点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体,“下半年央行降准、降息或仍有空间,但操作频率和力度可能不及上半年”。

秦泰对上述观点持赞同态度,为对冲疫情带给中国经济的利淡影响,年初央行数量型工具的宽松力度为近5年来最劲,鉴于中国经济已进入修复阶段,且较好的基础流动性状况完全能为全年信用扩张提供保障,预计未来央行政策将向“中性”方向微调,政策边际操作情况将有所收敛。他相信,促进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决策层将确保未来经济稳健增长的持续性。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