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香港电影製片家协会主席洪祖星
一场世纪疫症,令全球电影业垂死挣扎,由前期电影製作,到后期销售、发行、戏院上映,已出现骨牌效应的停顿。香港电影业难逃一劫,即使苟延残喘,整个行业仍需时复原,何况现时形势水深火热。业界形容“死梗”,由於未有如内地盛行的网络电影“补贴”,香港电影业只能靠合拍片进军内地市场。\大公报记者 李洁仪
香港电影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风光一时,如今却成为了夕阳工业。“已经再无本事每年有200、300部港产片,拍到50部已算好光辉,而且当中70%赚不到钱!”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香港电影製片家协会主席洪祖星表示,电影和戏院业已难捱,更复遭疫情衝击,影响是史无前例般严重。
香港影业协会及戏院商会属下机构香港票房的资料显示,2019年下半年在修例风波影响下,电影总收入下跌10.1%至8.77亿元,今年受疫情及戏院停业拖累,上半年整体票房进一步跌至只有2.93亿元,按年急挫72%(见图)。
传统暑假旺季泡汤
上半年首轮上映的电影整体数量为125部,当中香港电影减至只有18部(见图),收入最高的港产片是《乜代宗师》,但累积票房仍不足3000万元。
“无拍片、无发行便无收入,想自救都难!”洪祖星批评,政府一直透过“电影发展基金”扶助电影业界,包括培育电影人才、资助剧本孵化等,惟今次疫情似乎未支援电影製作及发行商。他解释说:“好似一间酒楼,没有生意,培育几多好厨师,也没有平台发挥。”当局只着重培育人才,却未有考虑当务之急,最终电影业会出现倒闭潮。他续说,最近疫情恶化令戏院业再次停业,电影公司的自家製作或购入电影,在传统暑假旺季放映的机会泡汤。
拍摄受阻 疫后3个月才可回复
电影製作及发行商美亚娱乐(00391)在内地亦有经营影城,在今次疫情下可谓遭受双重打击。行政总裁李灯旭表示,原本有4至5部电影安排上映,但现在可以做的,只有透过宣传维持曝光率。
“要电影上映才能有cash flow(资金流),现在开机拍摄也难。”李灯旭指出,唯有进行前期工作,如剧本创作等,一般商业片种的剧本创作需时3至6个月,正好利用疫情的“空窗期”。
李灯旭提到,由於拍摄需要押后,部分外埠拍摄改以有限度的本地取景。他预期,本地电影业需要在疫后2至3个月才能真正回复正常,惟他对香港电影业仍然充满信心,已计劃在未来两年内投资开拍10部港产片,平均每部製作费约为500万至800万元。
在港票房千万 内地劲收近40亿
“香港只作为对外宣传的地方,香港电影真正市场是内地。”洪祖星举例说,早年上映的《红海行动》,香港的票房仅约1000万元,在内地便劲收逾36亿元人民币(约39.8亿港元)。
至於内地盛行的网络电影,洪祖星直言难在港发展,毕竟香港市场太细,而且未有相关平台发展网络电影。他续说:“买一部大片要数亿元,在戏院放映可以收50亿至60亿票房,放网上播放,收入肯定不会多於戏院。”
香港电影业正处於停摆阶段,洪祖星认为,未来唯一出路是合拍片,毕竟合拍片已成为香港电影的主要组成模式,透过在香港培育电影人才,再安排到内地发展才是电影业界的好现象,得以让整个行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