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疫情“新常态” 中企“走出去”迎转型与契机

2020-10-29 13:07:32大公网 作者:章萝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安永今日在沪发布《疫情“新常态”下的中企走出去》指,尽管新冠疫情在短期内,放缓了中企“走出去”的步伐,但中国政府坚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令疫情“新常态”下中企“走出去”,迎来转型与契机。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表示,中长期来看,中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中企将更广更深地参与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调整,“‘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中企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的必经之路,因此‘走出去’仍将是未来更多中企的必然选择。”

得益于对疫情迅速有效的防控措施,中国经济今年二、三季度快速复苏,实现V型反弹——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出口复苏,就业逐步稳定,都有助于中企稳定国内业务,缓解财务压力。报告提到,未来中企布局海外投资机会时,可聚焦与国内实体经济更具有协同效应的标的。中企积极“走出去”,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产品、中国技术和中国服务谋求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企与海外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加强投资合作,也可以帮助中企在全球价值链上更快速地攀升。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不确定性使得投资回报率较难估算,跨境交通限制,也令企业交易意愿降低;但另一方面,企业重组及出售的需求,却因经济衰退而增加,同时估值水平降低,进一步增加了项目投资吸引力。周昭媚建议,在当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有意进行海外布局的中企,应比以往更重视东道国宏观经济环境调研、及对区域整体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的评估。

同时,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造成了全球企业的价值重估,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土企业,出台了一些对外国企业在东道国的经营和交易活动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的投资限制政策。如:对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以及数字经济领域扩大审查范围;在收购或转让过程中设置较低的持股比例或投资金额审查门槛,从而保护本土企业或管理层对公司的管理权或控制权;也有部分国家对具有特殊背景的企业实施更严格的审查。

近期由于审查要求的提高及审查反馈期限的延长,企业前期准备的成本有所增加。对此,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税务主管吕晨建议,中企需认真研读政策,积极研究过往审批案例,审慎评估可行性和通过率,做好项目规划。

疫情助推了许多远程商业、教育、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将使这些新技术在疫情后也获得沿用。对于跨国企业来讲,业务和团队布局将会更具有灵活性,报告认为,新的团队协作方式,将有利于中企吸纳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更好地拓展国际业务。

安永并总结了未来中企“走出去”将有数个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关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机遇,尽管许多海外国家均对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出台了较严格的审查机制和限制措施,但在先进制造业、应用软件开发等受数字化驱动的低敏感领域,仍将有较多投资机会;同时,新冠疫情为能源转型带来契机,提倡绿色发展、绿色复苏的国家将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竞争力,未来新能源相关产业也有望成为中企海外投资的热门领域。

此外,保障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攻守兼备”也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的出口依赖型企业,设立“中国+N”的供应链结构将是理想模式。吕晨表示,在“N”的选择上,人口年轻化、较具有未来发展潜力、且邻近成熟发达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将受到更多青睐,“我们发现许多符合条件的国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预计中企将加快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区域供应链中心。”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