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官方制造业PMI扩张度优于近两年同期 财新PMI升见年内新高

2021-04-30 13:53:57大公网 作者:倪巍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去年下半年以来官方PMI走势一览(记者倪巍晨制图)

  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PMI报51.1%,较前值回落0.8个百分点。财新同日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9,较前值提升1.3个百分点,录年内新高。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官方制造业延续扩张势头,尽管力度有所减弱,但仍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受访专家认为,综合官方、财新PMI走势看,制造业仍加速恢复,二季度中国经济料继续保持稳定修复态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当前中国工业生产趋于平稳增长,欧美部分经济体制造业初值扩张度亦有所放缓,4月官方制造业PMI扩展度的略微放缓,与全球多地疫情出现较大反弹,及3月PMI读数较高有关。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官方制造业主要行业中,仅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指数出现回升,其他行业景气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从分项指标看,生产指标景气度高位回落,需求指标亦出现放缓。

  官方数据显示,4月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7%和50.3%,各较前值回落1和1.3个百分点;当月,小型企业PMI报50.8%,较前值提升0.4个百分点,小企业生产、新订单两大指标均连续2个月环比回升,表明其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偶发事件加剧芯片短缺

  官方制造业PMI五大核心指标在4月全线回调,其中,生产、新订单指标仍高于荣枯线,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指标则低于荣枯线。具体看,生产指标为52.2%,较前值回落1.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标报52%,较前值下降1.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标为48.3%,较前值微挫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标为49.6%,较前值回调0.5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标报48.7%,较前值下滑1.3个百分点。

  赵庆河介绍,尽管4月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步伐有所放缓,但进出口指标仍连续2个月保持扩张,反映制造业外贸业务继续增长。他透露,有企业反映,芯片短缺、国际物流不畅、集装箱紧缺、运价攀升等问题依然严峻,受原材料采购周期持续延长拖累,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提醒说,在全球疫情环境中,近期全球供应链有出现“部分芯片厂遭遇火灾”、“苏伊士运河被堵”等偶然事件,这令海外制造业供货商配送时间大幅延长,尽管近来高频数据波动较大,但全球供应链扰动因素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预计可控。

  官方数据还显示,4月非制造业PMI为54.9%,较前值回落1.4个百分点,扩张步伐有所放缓。分行业看,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分别为54.4%、57.4%,各较前值回落0.8和4.9个百分点。需指出的是,非制造业扩张速度虽略有放缓,但受调研的21个服务业行业中,有19个行业PMI稳定在扩张区间,表明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市场活跃度亦有所提升。

  小企业产需指标持续改善

  记者留意到,4月官方制造业小企业景气度的回升,在财新数据中也有所体现。调研样本侧重于中小微企业的财新4月中国制造业PMI报51.9,较前值提升1.3个百分点,升见年内新高。赵伟说,从官方数据看,制造业小企业景气度已连续2个月改善,其较强的产需数据或源于内需的驱动。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介绍,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已连续12个月保持扩张,从分项数据看,制造业供给、需求扩张步伐稳健,虽然海外部分国家疫情有所反弹,但外需指标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财新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标连续2个月扩张,就业指标也终结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收缩,重新回归扩张态势,企业部门因市场景气度的改善而增加用工量。不过,受工业金属、化学原料等价格持续飙升所累,财新制造业价格指数进一步上扬,表明通胀压力有所增大,且在原材料短缺背景下,供应商供货时间出现延长。

  业界预期方面,4月官方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3%,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处较高景气区间,且明显高于近两年同期,表明业界情绪依然向好。财新调研则显示,制造业界对产出前景仍持乐观态度,并预期随着疫情的结束,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将获释放。

  业界情绪佳经济复苏不停步

  展望未来,连平判断,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带动了全球经济的有序复苏,并促使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的改善,生产转移有望再度提速,5月中国制造业景气度或延续小幅放缓态势。他相信,在外需改善、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及企业利润普遍高涨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望加速。

  赵伟指出,政策“退潮”环境中,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出口单月增速高点均已依次见顶,制造业结构性亮点大于整体表现。他续称,本轮信用收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一方面,低效率杠杆行为开始退潮,其信用和经济活动逐渐降温。另一方面,其他领域的降温尚不明显,鉴于针对小微企、经济转型升级、民生相关链条等领域的政策并未有退潮迹象,信用收缩对总量经济的利淡影响料相对有限。

  彭文生明言,全球疫情引发的供给冲击诱发了成本的抬升,鉴于不同行业、企业应对冲击的韧性并不相同,经济复苏结构将出现明显分化,“预计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或约8.5%”。他并指,短期中国出口虽可能面临“就地过年”带来的“出口前置回落”,及全球供应链扰动,但因全球经济修复态势仍较确定,短期中国出口的韧性料仍强劲。

  王喆观察到,近期高层会议屡次提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原材料市场调节纾缓企业成本压力。他并提醒,未来数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及输入性通胀或对政策发挥空间构成掣肘,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修复阶段的主要障碍。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