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让制造更加智慧 北京房山区背后有“高招”

2021-09-28 14:17:27 作者:范梓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2021中关村论坛的召开,“智慧”再次成为科技界、企业界热议的话题。大数据的应用,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完全颠覆了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让生产更具“智慧”。有专家指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地振兴实体经济。

  在中关村,就有这样一个“智慧”赋能、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在这里,中关村“独角兽”企业驭势科技,孕育出了智能驾驶系统。

  在这里,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高空作业机器人批量化和产业化的企业史河科技,实现批量出货,相关机器人产品累计完工量居全球第一。

  这里,就是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的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它是中关村示范区目前唯一授权的以“高端制造”为主题的特色园区。

  近年来,房山区聚焦高端制造、5G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医工交叉、智能应急装备、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培育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成绩斐然。

  在首都高精尖产业布局中,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房山区异军突起,有何“高招”?

  政企合作有“高招”

  探寻房山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与房山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之间的政企协同联动密不可分。

  2013年12月26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房山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产业基地建设、重大项目落地、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合力推动中关村房山园建设,明确双方合作意向。

  2015年,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房山区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中关村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聚焦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开展共建合作,通过中关村特色专业园区建设、运营带动区域发展。

  2020年,前沿技术公司与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管委会正式签署前沿技术研究院一期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受托运营16.88万平米载体空间,成为中关村发展集团京内轻资产运营规模最大的特色产业园区。同年,前沿技术公司投资建设的研究院二期项目也正式开园,房山区给予一二期入驻企业统一的政策支持,两个园区实现全面运营,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米。

  通过双方几年的通力合作,房山区初步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态势初见端倪。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也清晰地认识到,将中关村集团强大的产业资源与房山区富庶的空间资源有机结合,是双赢之道。

  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高武军表示,“依托前沿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房山区在创新驱动引领区域新经济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中关村与属地创新牵引、资源嫁接、优势互补的专业特色之路”。

  前期合作卓有成效,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双方如何将在新的战略高度上深化合作?

  2021年5月28日,房山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式签署“构建新型政企关系”全面合作协议。双方新一轮合作将以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和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为基础,辐射房山区全域,以“类海外生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移植的中关村特色园区新范式,构建升级版的中关村国际创新社区。

  大的方向是,双方探索的“新型政企关系”重点体现在“四新”,即“合作思路新、合作机制新、服务模式新、创新生态新”,通过建立政府价值与企业价值深度绑定新机制,导入全域全周期集成服务新模式,共筑区域产业加快发展新生态,树立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各区政企合作的新典范。

  为此,房山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商定了“六大妙招”。

  第一招,建立国内外头部企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项目挖掘与导入机制,共同推进以“重大项目带动”房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有效落地。比如,打通国际创新资源链接通道,导入国际高精尖项目。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引入8-10家技术领先的海外高科技企业落户房山区。承接中关村京内外高精尖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引入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达35-40家,其中隐形冠军企业累计达到12-15家。

  第二招,一站式链接高水准科技创新集成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服务新生态。2021年搭建完成科技服务集成化综合平台,引入中关村科服、中关村资本与中关村金服三大科技服务品牌在房山设立子公司或工作站,力争全年为全域高科技企业服务300家次以上。

  第三招,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关键性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聚焦先发优势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平台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认证与检测服务的重要专业化平台与权威机构。

  第四招,共同发起设立高精尖产业基金,打造扶持高科技企业产业发展的耐心资本。基金规模初定10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首期5亿元,拟由房山区出资50%,中关村发展集团出资50%。

  第五招,举办国际化赛事活动,打造房山高端制造新名片。如双方共同筹办全球智能应急装备大赛暨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等。

  第六招,承接全域的产业组织和科技服务,共同拓展中关村社区品牌在房山“2+1+1”产业领域的运营空间。计划到2025年,轻资产运营规模达30万平米。联合打造专业化精品园区,以“中关村创新社区”建设加快形成若干个产业特色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合作评价得“高分”

  区域创新做得好不好,企业直接用脚来投票。在房山的高端制造特色园区,中关村前沿技术公司服务的企业有话要说。获得北京市政府和市科委项目支持的航景创新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大载荷无人机的“北京智造”企业。

  “30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和5000平方米的制造车间,只相隔一条马路,如果生产环节出现状况,技术人员3分钟内就能抵达制造车间,用最快时间拿出解决方案。”该公司总经理王伟说,园区为公司提供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如此,还帮其搭建了占地10000平方米的灭火试验场,并取得了飞行许可证。现在,他们有了完备的应用场景做支撑,有了完备的无人机生产经营资质,有了专用的飞行测试场地及空域。”

  “航景创新入驻园区两年的发展速度是之前十一年,从来都不敢想象的。”王伟不断感慨说。

  史河科技的创始人许华旸也有同感。2015年9月,集中关村雏鹰人才、胡润百富U30、福布斯中国U30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许华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几位校友,怀揣技术理想和产品情怀,在中关村成立了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几年的潜心攻关,公司核心产品高空作业机器人终于测试成功。正当企业踌躇满志准备大批量生产以快速抢占市场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缺少生产资质和大批量制造及测试所需要的物理空间。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经中关村发展集团介绍,中关村前沿技术公司主动登门拜访,向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经过考察与交流,我们惊喜地发现研究院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理想基地——这里有舒心的办公园区、开阔的标准厂房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尤其是‘前店后厂’的设计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们。为我们量身定制了研发、制造及测试所需要的生产空间,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做好研发和生产。此外,研究院还提供贴身的一对一服务,有专人协助我们办理厂房环评、融资路演、场地装修、政策申报、人才招聘等等事务,甚至还帮助我们组织公司的团建活动,令我们深受感动。”提起园区,已在房山扎下了根的许华旸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张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