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强强联手/打造创新平台 助陇药拓海外

2021-10-18 04:27: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药材追溯系统保证药材品质。\大公报实习记者郭涛摄

  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同时,中药材的生产成本也在悄悄提高。药农希望通过提升药材的品质和“陇药”的品牌,以提高药农的收入。甘肃计划在大宗地产中药材主产区,实施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地加工企业,提升地产中药材质量。第一批药材品种为当归、黄芪、红芪、党参、大黄、甘草、板蓝根。

  “我们这里出产的黄芪,有效成分是其他产地的三、四倍,但是价格一直上不去,这也是一直困扰我们种植户的问题。”在甘肃陇西种植1000亩黄芪的田育鑫,前两年随着药材价格上涨,收入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是种苗、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他告诉记者,黄芪种苗的平均价格,已从过去的2元(人民币,下同)涨到如今的10元左右,加上今年的干旱减产、人工成本增加,收入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据甘肃省药监局药品安全总监胡秀绒介绍,2020年,甘肃省中医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525亿元,其中,中药材种种面积470亩,产量132万吨,产值157亿元。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年交易量约150万吨,交易额250亿元。

  品质提高 药农收入增加

  胡秀绒透露,今年6月,国家药监局覆函同意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可以采购甘肃省具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地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地趁鲜切製中药材,用于中药饮片生产。甘肃省按照“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产业协作模式,依托内地龙头企业在中医药检测验证、科技研发、贸易渠道等方面的长处,联手打造产业创新平台等方式,帮助甘肃中医药打开国际市场,提升甘肃中药材“含金量”,真正让甘肃“好药材卖出好价钱”。

  在陇西县福星镇元头坪村中药材初级加工厂,记者见到数台机器轰鸣,中药材的清洗、切片、烘干、分拣等加工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福星镇党委书记石守仁介绍说:“建立药材处理厂的原因,一是从源头把控药材的质量,避免有药材受到污染降低药性;二是从药材的种植到处理加工都需要工作人员,培训村民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目前,该工厂每天的生产能力为1吨,测算一亩原药材能提升附加值1300元左右。该加工车间已和当地一家中药材製药企业签订中药材切片原料订单收购合同,高于同期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村民的新鲜原药材,由企业派人对加工车间员工进行技术指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加工,产品最终卖给企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