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需求改善财新制造业PMI重返扩张 专家:“财政发力”料成下阶段政策主线

2021-11-01 17:26:03大公网 作者:倪巍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期政策在聚焦纾缓电力供需矛盾的同时,也透过“减税降费”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扶持力度(记者倪巍晨摄)

  尽管电荒对产量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在需求改善驱动下,中国制造业重返景气区间。财新周一发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PMI报50.6,较前值提升0.6个百分点,扩张率为今年6月后最强劲。受访专家表示,制造业景气度虽现回升,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鉴于内需已获提振,供给约束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首要因素,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料成为下阶段的政策主线。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介绍说,需求强、供给弱是上月制造业运行的显著特征,尽管限电、原材料短缺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令供给端出现收缩,但需求侧仍持续修复中。

  需求转强背景下,10月财新制造业新订单总量录得4个月新高,样本企业普遍提及“月内客户需求有改善”,但海外订单指标已连跌3个月,制造商亦反映,销路难以打开,出口运输困难,令出口业务受挫。新业务总量提升的同时,制造业产量却现“三连降”,惟降幅尚属温和,样本企业反映,限电、原料短缺、成本上扬等因素对10月产出构成制约。

  受企业减产拖累,10月制造业用工规模进一步收缩,但收缩率已放缓至轻微水平;当月,加压业务量连续8个月抬升,惟整体积压率尚属小幅。在减产、采购成本高企背景下,企业削减对投入品的采购,采购库存指标连续4个月下降,并录去年4月以来最显著降速,成品库存也现3个月来首次下降。

  价格指标方面,原料、能源、运输等成本费用的上扬,令企业平均投入成本涨势创2016年12月后最显著,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亦加速上扬。当月,供应迟缓问题更为普遍,投入品平均交货周期的拖延率有所加剧,并创去年4月来最严重状况。企业的报告也显示,供应商存货短缺、电力供应紧张,导致近期供应链表现恶化。

  芯片短缺影响明显纾缓

  财新制造业PMI与官方数据在10月出现分歧,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PMI报49.2%,较前值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回落,且连续2个月低于荣枯线,预示制造业景气度的减弱。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刘雯琪观察到,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以及限产、限电政策影响,上月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大幅放缓,对整体生产带来较大拖累。不过,随着芯片短缺影响的明显纾缓,汽车、计算机等行业景气度却显著回升。她并提醒,近期限电、限产以及芯片短缺问题虽边际缓和,但成本上升压力却有增无减,鉴于供应和需求端目前并无明显的改善迹象,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展望未来,样本企业对今后12个月生产前景,普遍持“增长”预期,但乐观度较9月微降,部分企业对供应链持续受阻和成本上扬感到忧虑。王喆认为,政策层面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更要对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的生产状况重点关注。此外,新一轮疫情波及中西部多个省份,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或卷土重来,有效防控疫情与维持正常经济秩序还需统筹兼顾。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坦言,近期政策端一方面聚焦纾缓电力供需锚段,另一方面也透过“减税降费”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扶持力度,鉴于政策或可边际缓解供给冲击,预计“减税降费”、基建等财政政策有望成为下阶段的政策主线。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