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楼市寒流吹袭 地产中介愁过冬

2021-11-18 04:28: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海乃至其他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对中介行业构成冲击。

  “今年二手房看带量明显减少,收入水平显著下滑。”记者看到小黄时,他正在某居民小区摆摊推介手中的二手房源。他说,市况不佳,店长要求同事们多出去走动,“去年此时都是生意自己上门,今年政策环境变了,不主动出击肯定没饭吃”。用他的话说,大家都已做好“过冬”准备,一些无法抵御市场寒流的同行正主动或被动地流失。\大公报记者 倪巍晨

  出于疫情防控和个人业绩的双重考虑,国庆期间小黄选择留在上海。在一块写满了在售房源信息的小黑板后,他百无聊赖地等待着客户,虽然偶尔有人走上前张望,但很快又抽身而去。摄氏30度上下的气温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正午时分阳光依然猛烈,路人脚步匆匆,但在小黄看来“在街上守株待兔总比在家发呆要好”。

  政策卡住二手市场“咽喉”

  小黄感叹,去年上海楼市丁财两旺,一套总价相对较低的房源,往往能吸引多位潜在购房者,当时“生意盈门,坐在门店也有饭吃”。不过,今年沪楼市调控力度加大,二手房参考价发布机制和房贷利率的走高,更卡住了市场成交量的“咽喉”。

  二手房参考价发布机制非上海独有,事实上,目前内地已有9个城市推出类似政策。相对而言,为引导二手房理性交易,维稳房价预期,上海的二手房政策调控力度最严。具体看,该市以市场真实价格为依据,对每套房源进行核验,未通过核验的房源严禁对外发布信息。

  小黄说,虽说二手房调控机制发布后有不少业主愿意降价售房,但部分不急等钱用的业主仍在挑选潜在买家。小黄认为,购买小户型老房源的群体,他们大多经济实力不强,碰到不愿意议价的业主,“这些经济实力不强的购房者就会退避三舍,即便有些业主给出一定的让价幅度,但往往也会优先选择全额付款或首付七、八成购房款的买家”。

  市场交投情绪的萎靡,对房地产中介企业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小黄所在的小公司感受尤为直接。“以前生意好时,门店会营业到晚上22时后,现在晚上20时前基本就收工了。”小黄明言,若看到有市民站在门店外查看房价信息,就一定会有同事走出去问询,“但这种问询通常没有下文,如今的生意真心不好做”。

  “生意难做”小中介提早打烊

  小黄所讲述的现象,仅是时下上海中介行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坊间很多中介业者或多或少都已经感受到了行业的严冬。记者观察到,当前上海许多小型中介店的打烊时间都较过去要提前,即便有些门店晚上20时后依然亮着灯,但坚守岗位的中介人员也不多,他们或低头玩着手机,或在门店外抽着闷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资深业者向大公报表示,当前政策环境下,沪二手房总交易量正在缩水,“市场没那么大的交易体量需要进行中介服务”。该人士举例说,如果说过去二手房服务市场总规模是5亿元,那现在总规模或仅3亿元甚至2亿元,如此一来也就无需庞大的中介团队为之服务,业务量缩水后中介门店也可能减少,“当全行业都在降温时,中介机构也要做好‘过冬’准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