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共同主办“2022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7月23日-24日线上举行,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及16位首席经济学家等专家学者就“全球经济变局与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刘明康认为,数字化正在改变社会,但在巨大的机遇面前需要以理智的思维去看待它。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中香港可以扮演起重要的作用。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面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进行专业的思考和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国际上对于通货膨胀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走势和速度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影响叠加形成的‘共振’是当今最大的挑战。”面对这些压力,刘明康认为需要另寻出路。“各发达国家都在拥抱数字化时代,美股在 FAMG+及半导体、生物科学的股市表现最近仍在上升,今年以来(YTD)涨了5-7%。结合着欧盟的应对气候变化和 ESG 建设的实际工作,我想走这条路子是能够比较适应当前复杂的形势变化,比较能够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在刘明康看来,数字化正在改变社会,在巨大的机遇面前,如何以理智的思维去看待它,如何发挥 ESG 最大的机理与力量去认知和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变革和冲击,十分必要,也非常有价值。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分享了对当前国家经济“稳增长”若干问题的看法。“当务之急是力争经济尽早回到一个正常运行的轨道,或许可以提出一个目标,即下半年争取实现5.5%的增长速度,这样全年平均下来经济增速应该会在4%左右。”他认为,实现下半年的增长目标,最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是疫情。但仍应当力争形成一个比较确定、可预期、大体正常的经济运行环境。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走到海外市场,成为国际化的第三方之间广泛应用的货币。在这一点上,粤港澳大湾区大有发挥的空间。他称,“现在不少资本项目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管制,首先是要帮助推动人民币变成真正完全可兑换的货币,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放开之前,大湾区始终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内地市场和海外市场存在长期市场运行机制、金融基础设施运行的特点、交易结算托管等环节的习惯及法律环境的不同,香港在中间有条件发挥非常重要的包容设计,低成本的制度转换对接的作用。”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要顺势而为开创数字湾区的数字基础设施衔接的新局面;需统筹兼顾把握湾区金融科技应用融合的新机遇;应未雨绸缪建立湾区的数字金融风险防控的一些新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