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外贸首7月增0.4% 符合预期

2023-08-09 04:02: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家海关总署昨日公布,今年首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23.5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加0.4%;7月单月的进出口总值达3.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整体看,中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受访的分析师称,受外需疲软拖累,下半年中国出口环比整体或仍偏弱,但同比增速有望在去年低基数影响下显著改善,随着单月出口增速拐点的临近,年内出口下行风险总体可控。

  大公报记者 倪巍晨

  央视新闻昨日引述吕大良表示,二季度以来,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3.4万亿元以上。7月当月,中国进出口3.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25.7%,较2020至2022年同期均值高4.5%。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首7个月,中国外贸呈现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内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六成等特点。其中,内资企业进出口均延续增势;具体看,民企进出口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外贸总值的52.9%,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国企进出口3.82万亿元,同比增长0.8%,占外贸总值的16.2%。同期,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同比增长4.4%,在出口总值中占比58.1%;当中汽车出口3837.3亿元,同比增长118.5%。

  末季高基数压力逐步消退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分析称,外需处于低谷、高基数效应对7月中国出口增速带来拖累。此外,当前中国服务消费已获改善,惟商品零售需求仍未显著提振,其对进口需求的拉动较为有限。但她估计,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以及欧洲央行对未来加息态度的不确定性,外需收紧压力已边际走弱。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的逐步企稳,将对中国进口价格带来传导,加之去年四季度进口高基数的压力逐步消退,进口降幅将有所好转。

  中金公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文朗预计,下半年中国出口环比整体或仍偏弱,但同比增速有望在去年低基数影响下有显著改善。从外需角度看,美国居民收入从外生驱动转为内生增长,对通胀的容忍度或将上升,加之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改善,年内中国出口下行风险可控,全年出口增速或略低于0%。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判断,受外需疲软拖累,未来数月中国出口增速同比可能延续下跌,今年全年出口或下跌约1%。考虑到中国周边经济体的出口跌幅更大,“中国出口进一步走弱的主因是外需的走弱,而不是‘供应链转移’造成的出口竞争力的下降”。

  出口新兴经济体占比上升

  海关数据还显示,东盟继续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首7个月,中国对东盟在进出口总值、进出口变幅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进口3.3万亿元,增长0.5%。

  申万宏源高级宏观分析师屠强相信,新兴经济体中,有较大概率转向“投资拉动”模式的国家,其潜在增量需求是目前中国出口金额的1.4倍以上。他又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已出现满足发达国家外需商品占比下滑,而满足新兴国家内需商品占比提升的现象,特别是投资链相关商品提升幅度明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