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信贷结构优化 小微绿色贷款增长显著

2023-08-21 04:0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倪巍晨上海报道:据人行等部门召开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下称,会议)”介绍:“今年以来,金融部门持续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和回升向好。”今年首7个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6.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1.67万亿元,M2(广义货币)、社融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等均保持较快增长。

  社会融资成本方面,会议提及,首7个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94%,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此外,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受居民和企业部门信贷需求偏弱影响,7月人民币新增信贷仅3460亿元,同比少增3330亿元,远不及市场预期。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留意到,7月基数上虽然有所回落,但信贷增速仍小幅放缓,当月信贷疲软一定程度与6月信贷大幅超预期后的常态化调整有关,未来政策对基建和企业部门的信贷支持仍有必要加码。

  FOST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认为,7月金融数据逊于预期,并不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主因仍是需求偏弱。从社融数据看,大部分信贷并未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机构内循环。

  他并指,人行本月初就谈及“防止资金空转”问题,考虑到15日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等利率的不对称下降,“本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肯定也会顺势下降”。

  汪涛:全年信贷料增10%

  展望未来,汪涛提醒,监管层近期延长了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支持措施,未来数月房地产政策的进一步温和放松有望支持房地产销售的企稳,开发商融资、房贷等也可能有所改善。她并指,低基数效应有望支撑下半年信贷同比增速温和反弹,理想情况下,2023年应实现超10%的信贷增速,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复苏。

  随着本月LPR的下降,银行利息差将会收窄。冯建林明言,人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文章提到“合理看待银行业利润水平”的话题,其隐含的意思是保持息差的相对稳定,“息差的明显收窄绝非人行所乐见的情况”。鉴于此,本月LPR下降的同时,人行或同步引导存款利率的下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