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经济透视/巧借特色文化 东北边境村拓旅业致富

2023-12-05 04:02: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钱湾村大力发展“水果经济”,并打造风格不同的精品民宿。右图:钱湾村果农鞠立景在自家的果园中售卖水果。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部的边境省份,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域内216个边境村,连接起1438.7公里边境线。渔猎、大米、水果……近年来,吉林省很多边境村落,凭借发掘自身产业出圈,通过推进旅游经济、特色种养、产品加工、民宿等乡村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人员到边境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让原本的边境“空心村”,呈现“逆生长”趋势。\大公报记者 卢冶(文、图)

  边境村之一的下活龙村位于集安市,紧邻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今年5月初,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团”与“校企服务团”到基层景区提供指导服务。“以前不懂什么是‘渔猎文化’,也不懂什么是文创作品,就知道打上来的鱼能卖钱。是专家来了之后,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变成有形的,能帮大家赚到钱。”通化市集安市麻线乡下活龙村村书记宋修福给《大公报》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发展旅游产业后,村里通过与企业合作,把村民闲置房屋统一管理做民宿,发展‘渔坞’民宿、农事体验、创意工坊、乡土美食为一体的渔猎文化体验旅游村,每个家庭每年有7200元(人民币,下同)到7600元的房屋租赁费用。还会僱佣村民给游客提供管家服务,旺季每天赚上500元左右不成问题。再加上传统的捕鱼收入,耕种收入,今年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起色,人均收入1.2万元左右。”

  “比东奔西走谋生好太多”

  在下活龙村,黄荣兰经营的民宿最多,在村里民宿刚起步时,便和女儿嗅到商机,关掉了县城里的超市,回村发展。目前,已经在自有房间的基础上,扩展到10个房间。“我家民宿推开门就能远眺到对岸的朝鲜,价格分为198元和258元,还能提供餐食。‘十一’期间接待住宿游客100余位,早餐客人200余位,午餐客人640余人,去掉成本,‘十一’假期的淨收入3万元左右。”

  集安市的钱湾村,以“果宿”村闻名。“只要到钱湾村的游客,必须得买几斤水果再走。”李明波是当地护林员,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钱湾村水果超市的老板。“水果都是在当地老百姓手里收的,卖给往来的游客,每年果店的收入能有6万块钱左右,再加上每月护林员能给1600元的工资,要比早些年东奔西走谋生好上太多。”

  钱湾村最具特色的便是“民宿+果园”的旅行模式。“自从果园前面建了6个小木屋,果园就开始向采摘园转型。最初很多住在小木屋里的游客来问,能不能采摘,后来随着游客增多,慢慢地就演变成采摘园了。”鞠立景是钱湾村果农,种植果树已有20年的光景。从果园到采摘园,水果的单价从原先的批发价变成了零售价。“以今年为例,苹果的批发价在1.6元到1.8元之间,但变成采摘园之后,去掉损耗每斤水果能到3元,而且还不用我们自己摘果,既省事赚的又多。”

  自驾游多 村民:周末客满

  吉林段的G331公路将吉林域内的大部分边境村串联起来,形成自驾线路,也为距离边境公路不足5公里的柳洞村引来一批自驾游散客。以民宿、农家乐以及团建培训服务为主的柳洞村,其村书记姜虎表示,得益于G331国道的火热,今年与往年相比多了不少自驾游散客,多是从南方自驾G331边境线,沿着国道而来,到这里住宿吃饭。“目前村子有四栋可以住10个人的民宿,以及16间新建的标间,还建设了帐篷房、集装箱房若干。配套设施包括咖啡厅、健身房、培训教室等。”姜虎介绍说。

  眼看着自驾到村上的散客越来越多,今年夏天,村民张勋把自己开在村口的超市和民宿扩大了一倍,在村里率先盖起来二层楼房,“现在楼上楼下加起来能有700多平方米,周末基本上客满。投资共16万元,其中有些是借来的,旺季时每个月收入1万元左右,依照现在的形势,相信很快可以回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