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扬言会在其任内令美国贸易赤字减少,惟一切减赤措施至今仍未见成效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透过加征关税来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但《华盛顿邮报》的分析文章指出,在特朗普的任内,美国的贸易赤字只会愈来愈高,原因是美国经济将日益火热,加上特朗普的减税措施,刺激该国国民对进口货品的需求增加,所以特朗普透过减赤措施来令贸赤减少的如意算盘终难打响。
美国联邦政府在上周五公布的数字显示,在今年上半年,货品和服务赤字的总值高达29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为高,市场估计全年贸易赤字将创自从2008年来最高纪录。
《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特朗普一直扬言会在其任内令美国贸易赤字减少,惟直至现在,却要眼白白看着贸赤不断增加,一切减赤措施仍未见有成效。他一直声称,美国对中国、德国和其他国家有庞大贸易赤字是因为美国被拖後腿,并指出贸赤沿於一些愚蠢的贸易协议。然而,多数经济学家不认为贸赤庞大是一个问题,他们相信,贸赤背後的成因主要是美国经济强劲,国民有足够的信心购物;同时,特朗普的减税措施亦令美国人更有条件购买货品。
关税令美商店加价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师GregoryDaco认为,虽然特朗普锐意减少贸易赤字,惟贸赤却被误当成是不平等贸易协议的产物,他的财政刺激措施,将反令美国的贸易赤字压力在未来数月不断增加。
然而,特朗普并未看到这点,认为贸易是零和游戏,一方胜另一方则输。他扬言贸易战很容易获胜,并对多个国家发动这场战争,已迫使这些国家领袖与美国谈判。《华盛顿邮报》统计显示,特朗普现时已对4%的总体进口货品加徵了关税。
特朗普又刻意令贸易战急速升级,向进口自中国的额外2160亿美元货品加徵关税25%,同时又向所有进口汽车、货车和汽车零件“开刀”,令再有总值3600亿美元的进口货品要加徵关税。倘若美国真的在未来数周向中国实施第二轮新关税措施,便意味着整体进口货品中,有一成二将要支付新关税,美国的商店亦不得不加价。
贸赤处于海啸后新高
特朗普在前周站於白宫门外宣布美国已胜出这轮战争,在今年春季已令贸易赤字减少,但他的言论只是根据今年首季和次季贸易赤字略为缩减而发表的,却未有注视到今年首季的贸易赤字是自从金融海啸以来最高这事实。
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不应过於刻意在削减贸易赤字方面,而贸赤对美国来说亦并非坏事,HighFrequencyEconomics的首席经济师苏利文认为,在经济学的角度,贸易赤字并非什麽大不了,主要是受到美国目前经济强劲所刺激;同时,虽然贸赤不断扩阔,但目前亦只占美国整体经济产值的3%左右,低於金融海啸前的5%比例。
双赤续恶化 美经济随时硬着陆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强调,美国拥有庞大的贸易赤字是因为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德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占了便宜,惟这论调一直得不到经济学家认同,他们相信,贸赤形成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强劲,对进口货品的需求增加,属经济良好的信号。
虽然如此,贸赤毕竟是美国目前双赤(贸赤和财赤)问题的一大隐患,贸赤愈庞大,经常帐赤字亦会愈大,最后将会令美国资产价格大跌,甚至经济硬着陆,故问题不得不解决。然而,解决的方式却并非像特朗普般目前向进口自各国的货品征收关税,而应提高国民的储蓄。
虽说贸赤是经济强劲的象徵,本身并非坏事,但持续庞大的贸易赤字最终会造成经常帐庞大的缺口。经常帐是整体贸易收支减去外国投资者的收益部分,所以经常帐盈馀是指外国投资进口比出口多,经常帐赤字则指外国投资进口比出口少。若问题严重恶化,最终便会令资金严重流失,美元大幅贬值,甚至经济硬着陆。
美国经常帐赤字由1990年开始扩大,直至2006年,曾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逾5%,但经过金融海啸,美国人对进口货品的需求大减後,经常帐赤字才不断收窄,最新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然而,虽然比起历史水平仍低得多,但随着美国经济近年再度强劲,经常帐赤字的问题便又再度惹起关注。
若美国人仍对进口货品需求很大,贸易赤字只会愈来愈严重,最後更令经常帐赤字危机卷土重来。为今之计,美国人唯有改变喜欢购物的习性,并增加储蓄,方可较有效地解决问题。数据显示,美国人目前的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跌至6.8%,是金融海啸期间12%的一半,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美国人爱购物的习性已慢慢回复至海啸前的水平,亦正不断令经常帐赤字的缺口增大。
天然气遭反制 美出口商打击大
中国推出反制措施向进口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加徵25%关税,专家认为,这将令其他国家,例如澳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坐收渔人之利。
中国把天然气首次列入加徵关税清单内,以反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向进口自中国的货品加徵关税的措施。同时,对美国出口商CheniereEnergy和Tellurian造成了极沉重的打击,分析师认为,此举将会影响它们未来的合营项目,令其合作夥伴日後只能局限於寻求长期销售的开发商。WoodMackenzie天然气研究公司董事GilesFarrer表示,在短期而言,关税将会令天然气加价。惟另一个业内人士则认为,天然气进口商为了逃避关税,日後将会转到其他国家,例如澳洲等供应商,而即使运费可能较美国为贵,但所差亦不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