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一个军转幹部的扶贫后备箱

2019-04-27 03:18: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高绿组织儿童进村挖红薯,孩子开心,村民也开心

  河北省长峪村扶贫幹部高绿,2018年在城乡之间跑了3.5万公里,小车后备箱搬运农产品超过一个火车皮,仅微信支付记录就有35万元(人民币,下同)。上级进村调研这位军转幹部独特的扶贫事迹,有人报告说:“高绿帮了村民,也肥了自己。”起初,他当好话听,一回味,又觉得不对劲。“帮村民卖东西,赚个差价违规吗?”他不止一次地问领导,也问自己。

  河北乡村经济振兴系列之三十三 大公报记者 顾大鹏(文、图)

  长峪村是北京周边贫困带上,河北精準扶贫的目标,贫困户郭顺启有一片枣林,红枣熟了却无人问津。高绿走进枣林,连狼牙山美景一块在朋友圈搞直播,很快得到微信好友响应。鲜枣按0.5公斤、1公斤、2公斤分装,放进后备箱,回城按订单配送。从此只要他的小车一进村,就会有一群老太太围上来,这个说“高队,我家有鸡蛋”,那个说“高队,我家有小米”,不一会,他的后备箱就被塞得满满当当。村民称“高队(长)”是尊称,其实,他现在就是个扶贫队员,不折不扣的卖货郎。

  给村民一次惩罚

  高绿在高校读书至硕士,军营为官止於指导员,他感到“最开心的是进村扶贫,扶贫最开心的是‘买卖’”,他毫不忌讳,“后备箱利益,连着两头,靠情怀坚持不到现在。”比如,收购村民的鲜枣、笨鸡蛋、红薯乾,他会加上1元至2元钱进城,“除了油费、过路费,还会有所盈余。”高绿“买与卖”,很少拿扶贫博同情,拿痛苦博泪水,过度消耗市民的爱心。他把城乡之间的供求互补关係,当成一桩生意维繫,特别珍重后备箱裏刚刚建立起来的城乡信用。

  也是这个秋天,康太太背来一筐鲜枣,高绿直言:“这枣我卖不出去。”不过,他还是付款把枣收下,转手送给村口摆摊的郭太太。刚进村,他想卖个好人缘,却为这次伪善付出了代价。

  第二天,有人背来一筐红枣,他竟没认出这是路边摆摊的郭太太。高绿说:“只要鲜枣,打蔫的捡出来,也按鲜枣过秤给钱。”“老百姓也好面子,把蔫枣藏在底下。”进城完成订单配送,高绿回家洗洗便睡,一觉醒来,收到十几条私信说:“高队,你这是餵猪呀?”高绿一看坏了,打开微信订单记录,一个不落的把钱如数退还。

  高绿很生气,他在长峪村400人的农产品群裏大发雷霆,儘管过头话及时撤了回来,但他仍然公开宣誓:“3个月内不收货”。高绿扶贫4年,给村民最严厉的一次惩罚。

  老闆悄悄买了单

  6年前,妻子生下一对双胞胎,辞却大学教师做了专职太太。“两个也是养,十个也是养”,女儿入幼儿园时,妻子开了小餐桌,“孩子们喜欢的小米、鸡蛋、红枣,都是老高从村裏拉回来的,他这一闹气,孩子们都断了粮”。

  高绿维护着4个微信群2000余好友,多是退伍兵。不过,他最羨慕的是妻子张淑珍入驻的鑫和花园群。她怕他进小区群卖东西,一直不加他进去。

  妻子临时出门,怕小区通知收不到,就把他介绍给群主。高绿一进去,就炸了窝,这个问“老高,怎麼不送小米了?”那个问“老高,怎麼不送鸡蛋了?”张淑珍对记者说:“这下可坏了,怎麼摁也摁不住,我求大家不要在群裏谈生意”。小区群裏冒出一带头大妈,撺掇老高当群主,新闢“鑫和家园吃货”群,专门对接长峪村的山货。

  高绿一听来了劲,忘了几天前的“誓言”,周末要组织小区居民进村挖红薯。他把活动计劃在刚建的群裏喊了三遍,怕没人响应,又加了一句:“中午我管饭”,当晚有5个家庭报名。

  高绿通知村裏新开的蒙式农家乐,安排了三桌饭。不料,第二天中午来了20多辆小车。他们把红薯装进后备箱,挤进蒙古包等着品尝高绿的免费午餐。老高脸上堆着笑,心裏紧盘算,“原定四五百的开销,两千元也打不住”。一咬牙对老闆娘说:“凡提我名字的全免单。”结帐时老闆娘告诉他,长峪村青山种禽孵化厂老闆周军悄悄买了单。

  儿童进山捡鸡蛋

  挖红薯活动持续了一周,每公斤红薯5元,10余户村民,一茬红薯喜获两季收成。三年前,高绿鼓励本村女青年赵小燕养乌鸡,由庭院笼养变坡地散养,下蛋乌鸡从30隻增至2000隻。小燕嫌乌鸡蛋个小,找到高绿想改良品种。高绿爬山、上树给乌鸡盘窝,组织小区居民,带儿童进村上山捡鸡蛋,一枚乌鸡蛋两块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