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中国经济发展 美国长期受益

2018-07-06 03:17:36大公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姚淑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甦和美国经济温和扩张的强心剂和稳定器

自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亦即中美建交39年来,在市场力量驱动下,在跨国公司主导下,中美构建了紧密高效的产业链条,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时亦使美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海外受益者。无论国际组织还是美国官方统计均可佐证,多年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以及中美经贸合作已成为利好美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为美跨国公司获取巨量海外利润、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一、中国贡献是危机後美国经济持续复甦的关键外部因素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战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深陷萎缩。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率先触底回升,GDP同比增长7.9%,较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随後,美国经济於第三季度止跌回调,GDP环比折年率由二季度萎缩0.5%转为上涨1.3%。自此,世界经济开启了缓慢复甦进程,美国则步入战後时间最长、力度最弱的经济扩张期。其间危机阴云不散,各类风险叠出,而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甦和美国经济温和扩张的强心剂和稳定器。据IMF统计数据测算,2010至2017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量的贡献率高达43.2%(按市场汇率核算)或28.6%(按购买力平价核算)。

二、中美经贸合作优化了美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消费品一直佔据高额比重。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统计,2008年消费品(不包括食物和汽车)佔中国对美出口的比重为51.5%,2017年为46.6%。可以说,长期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是美国通胀率保持低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债权国。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和国库券总额为1.17万亿美元。中国持续大量购入美国国债对美利率形成下行压力,有利於美国政府以低成本筹资,减少国债利息支出,提升财政政策调控空间。与此同时,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受益於低成本借贷,有利於扩大消费和投资。

低利率、低通胀为美国宏观经济运行构建了良好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即使美国经济受到诸多内外部强大衝击,“滞胀”梦魇(美通胀率1979年12月高达13.3%)再未重现,中国因素功不可没。

三、中美服务贸易强化了美国服务业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增长迅猛。2008年至2017年,美对华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58亿美元升至576亿美元,顺差由49亿美元升至402亿美元,9年时间增长720%,美累计获得贸易顺差2280亿美元。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顺差402亿美元,佔其全球服务贸易顺差32.5%。目前看,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高度集中。2017年美对华服务贸易出口额中,旅遊教育佔56.9%,知识产权佔15.2%。随着中国下一步重点对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扩大开放,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美国在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会更加凸显,中美服务贸易逆差仍有扩大趋势(见配表一)。

四、美国对华投资获得高额收益

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53322亿美元,累计投资收益为4099.7亿美元,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存量,下同)为7.69%;同期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为925亿美元,累计投资收益为118亿美元,投资收益率为12.8%,较美对外投资平均收益率高出5.1个百分点。儘管中美之间以及美国不同机构对於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差异很大,但BEA统计数据充分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收益状况远远好於其全球投资水平(见配表一)。在很多年份,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收益率高达16%以上,如2011年为16.7%。

相较於美国对华投资结构,中国对美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且大多集中在美国国债上。2008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在1%-3%之间震荡,且多数时间居於2%以下,中国对美投资收益之低可见一斑。虽然这种投资结构与中美两国产业结构、金融市场深化程度有关,但美国长期获取了不对称的巨大利益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五、中国是美国跨国公司获取海外利润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最新统计,2015年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总资产为3921亿美元,佔其海外总资产25万亿美元的比重为1.57%;这些分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558亿美元,佔其海外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为5.97%。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34.2亿美元,佔其海外研发投入的比重6.3%。相关数据至少表明两个事实:一是美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经营效益远远好於其海外分公司平均水平,2015年以佔比1.57%资产获取5.97%的收入。2009至201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分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累计1.72万亿美元。二是有需求才有研发创新的土壤,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有力地推动了美跨国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股市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最佳场所。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业务收入佔比20%至50%不等的几家美国公司股价最高上涨900%,如苹果(APPLE),2018年1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营收达179.56亿美元,佔其总收入611亿美元的29.5%;其他几家公司股价大多远远跑赢标普500指数,如得州仪器(TXN)、安费诺(APH)等(见配图),可见中国业务对美跨国公司利润贡献不菲。

上述事实表明,美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德意志银行在3月26日公布的名为《美国在中国商业利益》报告中亦指出,美国企业在中国销售总额大幅高於美国对中国出口额,美国企业对中国销售总额可能已经超过中国企业对美销售总额。虽然德意志银行只是从微观层面、聚焦於企业销售这一视角对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进行了估算,但其研究结论佐证了美国是获益者不是被掠夺者这一客观事实。

4月初高盛在其最新报告《MADE IN THE USA...OR CHINA?》指出,假设总体需求和生产不变,至少需要5年时间并且投入300至350亿美元的资本,才能完全将手机製造业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届时手机生产总体成本将增长37%。很显然,这在实际情况中是行不通的。当前的中美产业链→中美贸易和投资结构→中美利益分割是基於两国比较优势和市场自发力量逐渐形成的,具有客观现实性和历史延续性。中美经贸关係中的一些不平衡现象可以通过磋商和谈判尽最大可能寻求解决路径,但美国否认既得利益、将自己定位在受害者一方显然有失公允且缺乏诚意。在世界经济复甦乏力、金融风险高企的当下,中美应携手发挥双引擎作用,避免贸易战升级并演变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因素。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