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港府应杜绝印花税漏洞

2018-07-30 03:17:2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经络按揭转介首席副总裁 刘圆圆

  自林郑特首的楼市新政出台後,公众普遍对新措施未有任何反应,而楼价至今仍未见回落,甚至於新居屋政策後二手市场出现胶着状态,成交急跌五成六。在楼市“乾升”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再想尽法宝,日前特首再次透露,若楼市“辣招不再辣”,将考虑其他方法,如进一步限制私人住宅售予非本港居民的措施。

  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人民币持续走弱,由於砖头保值,而且港元与美元挂鈎的关係,内地买家有可能将资金转移至香港置业避险。根据税务局最新数字显示,6月份三大辣税,包括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及双倍印花税(DSD)的税款收入共录得56亿元,成有纪录以来的新高,当中针对境外买家的BSD金额更按月升一倍,佔整体辣税的比例达三成。据资料显示,买家印花税录得17.2亿元,成交宗数为340宗,即平均每宗税额超过505万元,以每宗交易境外人士须付15%的BSD计算,即平均每宗成交个案的楼价超过3300万元,绝对称得上为“豪宅”的级别。

  内地买家财力雄厚,喜爱投资物业价值较高的单位。但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的私人楼价指数显示,楼价升幅最大的并非“豪宅”类别,反而是40平方米以下(即430呎以下)及70至99.9平方米(即754至1075呎)的中小型单位,升幅接近2%。因此香港政府即使调高现时15%的BSD税率,相信对整体楼市影响轻微,甚至基於成本增加,境外买家有机会将原本打算购买较大单位的资金转移至购买中小型单位,令中小型单位的楼价升幅加速扩大。

  早前笔者已跟大家分享过,不少外地买家或城中名人利用“公司股份转让”的方式,成功节省数百万元的印花税。最近亦有报道指出,由2010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共有203宗转让持有物业公司股权个案,当中六成买家为外地投资者及内地移民。透过“公司股份转让”的形式进行物业买卖,买家只须缴付0.2%的印花税率,相比起以公司名义或内地身份购入物业,可免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BSD)及15%的从价印花税(AVD)。可说是现时印花税制下的一大漏洞!

  若政府尽快将以“公司股份转让”购得物业的个案由现时只须缴付0.2%的印花税率提升至30%,虽然当中以此方式交易佔整体比例不多,但由於物业价值相对较高,印花税金额亦相当可观,绝对可作有效的阻吓作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