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保护主义反噬软化美国立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实

2018-11-15 03:17: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冰泮寒塘始绿,雨余百草皆生。”2018年1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围绕中美经贸问题展开沟通。这一举动被市场视为两国关係回暖的信号,并带动全球股市集体上扬。笔者认为,短期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噬是特朗普政策转向的主因;长期来看,“大而不能倒”的中美关係,有望阻止美国贸易政策进一步极端化。得益於此,2019年全球经济复甦将呈现出“减速但不失速”的总体特征。

  保护主义反噬,软化美国立场。自由贸易会藉由“比较优势”实现全域範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器。美国作为全球“内生增长模式”最为强势的经济体,的确具有“受益於但不受制於全球化”的独有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全面的、极端的、过度的保护主义氛围之下,美国经济能够独善其身。

  2018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在财政刺激下的短期增长表现较为强劲,但随着保护主义行动的逐级加码以及由此带来的地缘局势的日趋紧张,美国经济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日益受到保护主义的反噬。虽然特朗普政府对外措辞强硬,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行的预期已经形成普遍预期,甚至出现过度担忧的超调现象,这进一步使得悲观预期下的美国利率曲线预期明显低於美联储谨慎客观的政策指引,这种由於保护主义衝击造成的经济认知和利率认知差异直接导致了10月以来美股的大幅调整。市场“用脚投票”,否认了美国经济在保护主义反噬下独善其身的长期可能。事实上,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经济展望中,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路径较此前都已明显下修。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反噬美国经济金融,正是逼迫特朗普转变政策立场的根本原因。在此驱动之下,中美两国有望把握本月末G20峰会的良机,进一步为贸易摩擦降温。

  中美长期合作,动力保持稳固。从两国经济现实需求看,中美经济互补性正在增强而非减弱。虽然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再平衡,中国从低位元向高位迁移,不可避免地与美国产生一定摩擦。但在这一变革中,中国海外投资匹配美国增加就业的愿景,中国消费崛起匹配美国缩减贸易逆差的需求,中国产业升级匹配美国高新技术的优势,从而为中美经济创造了新的合作纽带。事实上,在本轮贸易摩擦爆发前夕的2017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就曾指出,如果美国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巴西和法国水準,对华贸易逆差最多可分别缩减24%和34%。因此,加强双边合作,而非製造贸易衝突,才是实现中美贸易再平衡的合理方向。

  全球经济“减速不失速”

  从全球经济当前局势看,中美新型大国关係正在趋近而非背离。“宏观乱纪元”期间,中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器,携手提供着全球经济治理的公共品。随着全球经济复甦转弱、地缘衝突加剧,中美经济合作的迫切性和合理性持续增强。中美经济不仅彼此间存在“大而不能倒”的关係,两者的政策协同和合作更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长周期复甦。

  中美关係回暖,托底全球复甦。2019年,全球经济复甦可能将从趋势水準之上滑落至趋势水準之下,“危机回潮”的现实威胁真正从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但我们对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但不失速”依旧保有信心,原因在於:

  第一,保护主义的反噬将有望限制美国在极端反全球化方向上的进一步尝试,进而给全面多边对话的改进和全球治理秩序的改善带来助力,只有全世界都切身感受到保护主义的伤痛,保护主义才会真正失去市场;

  第二,危机回潮和复甦减速形成了对近期“通胀衝顶”的自然抑制,全球经济越过通胀尖峰之后,货币政策进一步全面、急速收紧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有所下降,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望持续加力,这为全球经济复甦维持住趋势底线有所帮助;

  第三,由於和十年前相比,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空间明显收窄,所以,全球博弈和增长压力将倒逼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提振,新经济有望在危机淬炼中逐步显现价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