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好整以暇 面对挑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吴宏斌

2019-02-15 03:18: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猪年一开局,不少玄学家便预测香港经济在未来一年变数甚多。笔者不懂术数,但从近期各种经济数据及营商信心指数等客观数字来看,经济下行的风险确实正逐步增加。

  新一年度预算案尚有两星期便公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已预告,政府的财政盈余将难复超高水平,但正如其所言,应使的依然要使,稳经济和协助企业解困要做,投资未来更不能停止。厂商会早前提交的预算案建议中,便就如何推动工业、发展创新与科技、支援企业等提出了不少意见,期望能提升香港的抗逆力,迎接挑战。

  过去几年,政府确实投放了不少资源於创科发展上,惟在资源分配及政策执行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例如,为了改善目前本港过分依赖科研机构执行创科资助计劃的现象,政府应优化拨款机制,推行更多计劃以“等额出资”或津贴等形式来直接资助企业的科研活动,以提高业界参与创科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境外港资製造企业一直对本港经济作出贡献,但同时他们的需求却往往被忽视,政府的科研资源亦未能全面惠及他们。政府可考虑修改“创新及科技基金”的资助指引,将申请项目可於香港境外进行之研发活动的最高比例由50%提升至80%或以上;“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劃”的适用範围亦应扩大,以涵盖港商与内地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

  “再工业化”时不我待

  创科发展和“再工业化”虽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係,但两者始终是不同的政策範畴,切勿混为一谈,政府更不应只着眼发展高科技,而忽视了优势传统工业的价值。政府应尽快为本港工业的持续发展制定整全的政策,例如可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除了从资金、土地、技术、策略导向等方面为工业发展作出支援之外,还可提供倾斜性政策,包括税务优惠、人才培育与引进、劳工供应、信息以及法规等方面的配套,以增加本地企业及境外港资企业继续投资製造业的诱因。

  鉴於“再工业化”牵涉的政策範畴非常广泛和複杂,政府应强化由财爷领导的“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的决策谘询、统筹和协调的职能,必要时甚至委派一个更加适合的部门,专责推进“再工业化”的事宜。

  中美贸易战令香港企业分散生产基地布局的迫切性迅速上升。政府应为有意在内地以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的港商提供实质性的支援,除了加强与当地政府的“G2G”联繫外,亦可设立“海外拓展支援基金”,以配对的形式提供资助,支持企业为拓展海外市场所进行的前期準备工作。此外,香港或可把握“一国两制”的优势,化危为机,吸引内地甚至跨国公司来港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利用“香港製造”的原产地优势来规避贸易战的风险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