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负责任的地产代理在楼市的角色其实是“市场证人”,我们应该讲真话,将见到的市场实况与公众分享,无论楼价上升或者下调,我都会预测,只是楼价在过去十年的而且确是拾级而上,所以笔者才给人以“唱好不唱淡”的印象。
当笔者觉得楼市在谷底或只是短期假跌势的话,会正直不阿去建议消费者去把握时机,也当市道好的时候,希望市民面对供应不足的事实,因而用力去支持政府造地。但不少人的反应往往都不正常,他们不支持政府造地,并以反对政府为乐,使得不少草根成为供应短缺的受害者。每次静市的时候,一些人宁愿相信过去几十年被美国主宰的市场调整,例如“剪羊毛”与“缩表”等手段抽走资金而令到投资市场“爆煲”,宁愿接受这种剥削式的市场秩序。
不过,每次市道静的时候都有一些实事求是的人,他们往往能掌握机会入市,除了独具市场慧眼之外,亦有一定程度不相信美国所谓的加息及缩表的摧毁性,甚至一定程度相信中国经济是日益走向稳健的。要不是有这种信念,他们断不会作这麼大的投资。
香港也有很多错的环保意识,甚至乎有一派是认为禁止开发资源就是环保。其实这是一个笑话,环保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管理,一个城市裏面是应该将高环保价值留下、保养,甚至乎在一些地方去增加需要环保的种类,而另一些环保价值较低的地方就应该用来发展。新加坡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新加坡绿化地只有35%,有65%是已经做了发展的,而香港在这方面刚好倒转,即是说新加坡开发绿化地还比我们高,分别在於新加坡深信发展也能注重环保,这正正是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令到新加坡发展得到的更多土地,填海远比香港更多的新加坡,人们都会觉得远比香港环保啊。
供应目标仍然过低
在香港最蠢的环保道理就是将低环保价值的地都不作发展,有一些所谓绿化地根本不会有人行的,例如公路边的山脚,是不会有行山远足的价值的,而偏偏这些地是最有价值的开发土地,因为这些地是近水、近电、亦近路。
香港土地问题严重,需要大量增加土地供应,市民应该支持政府开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