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的关税,虽然伤及外国出口商,但更多是对美国家庭和企业造成伤害。首先,加征的关税基本完全传导至美国进口商的进口价格,从而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出口商利润本就很微薄,难以降低出口定价来分担关税负担。其次,关税也额外导致美国家庭承受进一步福利损失。我们保守估计,5月开始美国家庭和企业承担的代价将达到68亿美元每月;相当於每个家庭年收入减少662美元。
美国2018年以来对价值约3000亿美元进口商品(佔其2017年进口总额的12.6%)加征关税。作为反制,其贸易夥伴相应对进口的价值约1400亿美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加税后,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从2017年底的1.5%上升至2019年3月的2.5%。鉴於今年5月10日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从10%上升至25%,税率将进一步上升。
目前为止,美国加征的关税几乎完全传递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也对美国国内通胀产生上行压力。
历史经验看,加征关税后,出口厂商为保住市场份额,会适当降低出口定价与进口商共同分担关税。但美国学者研究论文对2018以来美国加征关税后果的研究显示,加征关税后各国出口商并未调低对美出口产品定价,因而关税几乎完全转嫁至美国进口价格上,由美国企业及家庭负担。
美国CPI数据显示,依赖於直接进口的一些消费品,如洗衣机、傢具等,其价格指数显著上升。进口作为投入品带来的成本压力,目前主要是企业在承担,体现为相关企业利润率下降。但如果关税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进一步上升,企业向消费者转嫁成本压力将增大;间接推动美国国内企业定价上调。随着进口产品因为关税涨价,美国生产类似产品企业的定价也相应上调(竞争性调价)。
我们保守估计,当前已施加关税措施,将推升美国核心PCE通胀约0.15个百分点。美国若进一步对中国3000亿美元产品再加征25%关税,由於其中消费品佔比更大,直接效应更明显,可能再推升核心PCE通胀0.3个百分点左右。
由於被迫消费更少被加关税进口商品,美国家庭福利水準变得更低。研究表明,加征25%关税,导致进口下降了14%至60%左右。保守估计今年5月开始,美国家庭每月额外福利损失将达到28亿美元。加上额外关税负担约40亿美元,总负担将达到68亿美元左右(年化810亿美元),相当於每个家庭每年损失662美元。
贸易夥伴的反制,也造成美国出口下降3.4%左右。美国贸易夥伴对价值约1400亿美元产品施加类似税率的关税(多数为25%)。参考Amiti等(2019)估计的参数,我们估计反制性关税减少美国出口约560亿美元,相当於2018年出口的3.4%。综合家庭收入及贸易两个管道,预计目前为止的关税措施将拖累美国2019年实际GDP约0.2个百分点。
近期贸易摩擦的加剧,已经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情绪造成衝击。鉴於股票佔据美国家庭淨财富比例较高(30%左右)且分布广泛,如果美股回调10个百分点,可能拖累美国实际GDP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而言,贸易摩擦导致的下行风险加剧,将令美联储更加谨慎,也将令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承受更大的平坦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