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经济预测价值何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实

2019-06-21 03:17: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於全球经济而言,跌宕起伏的2019年上半年即将结束,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下半年逼近眼前。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各类经济预测。从方向上看,这些预测分歧甚大,看空、看多和看平者几乎三分天下;从方法上看,这些预测也是各显其能,感性判断和理性分析近乎分庭抗礼。那麼,这些经济预测準确吗、管用吗?经济预测的真正价值在於何处?

  站在现实投资的立场,不仅短期预测不靠谱,长期预测也并非像经济学家标榜的那样“可行”。原因有二:

  第一,长期预测说白了只是寻常智慧。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寻常投资者,都明白一个道理:有潮涨就有潮落,长期中没有只涨不跌的,也没有只跌不涨的,价格太低就会涨,价格太高就会跌。2013年诺奖得主席勒预言到次贷危机的轶事曾广为流传,但仔细看席勒的畅销书《非理性繁荣》以及他对资产价格趋势的评价,就不难发现,席勒预言到美国房市危机的原因说白了也就是房市太火、房价过高。不过,这种樸素的寻常智慧未必对实际投资有太大指导意义,因为你很难确定价格是太高还是太低了。其实,这本质上涉及到经济学的深层尴尬,经济学的思维範式始终是“均衡导向”,长期内,任何变量都有回归均衡的内生动力。但遗憾的是,均衡即便被证实是存在的,却很难定位。经验表明,寻常智慧在理论上很有说服力,本身也充满强弱转换的内在哲理,但并不会显著提高资产价格现实预测的準确性。

  第二,长期预测已经死了。其实同为2013年诺奖得主的法玛,其有效市场假说已经注定了长期预测“很难正确”的宿命,如果技术方法是共享的,且市场是有效的,那麼长期预测的影响已经体现在了现实价格之中,资产价格长期走势最终将取决於未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能够导致价格超常规变化的因素,都是不可预测的,特别是经济金融危机,大多是由黑天鹅事件所引爆,因此经济学家即便能够观察到长期风险,也无力预测危机会不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

  长期中,经济学家不仅无力预测危机,对经济走势和资产价格的预测也经常性出错,仔细观察下现实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就会发现,与“共识性”预测的背离是一种常态。这种背离的例子俯拾皆是:2008至2010年,次贷危机期间,市场对全球经济从单极世界转向多元世界形成了共识,长期预测普遍倾向於认为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势头将明显强於日薄西山的美国。但数年之后,形势却与长期预测发生方向性背离,美国经济自2012年起强势复甦,并表现出可持续的内生驱动模式,新兴市场经济体却遇到了经济普遍走弱的尴尬,甚至有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

  区别看待经济学家

  说实话,不仅短期预测经常出错,长期预测也不靠谱。但值得强调的是,经济预测可能并不靠谱,也并不精确,但却是有用的。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共同为投资者描绘了经济运行的基準情景,短期预测的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现实经济表现优於还是次於预期的重要信息,并由此让市场定位并发现未被察觉的新风险,而长期预测的变化则告诉投资者,这些已出现的不确定性是否已经积累到足以影响长期趋势的量级。无论对於金融投资还是宏观政策制定,预测绝对水平可能并不重要,但预测的变化却对投资决策和政策变化提供了事实依据。

  既然如此,是不是经济学家都应该去预测?笔者以为,这要一分为二。世人对经济学家存在极大的误解,经济学家实际上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两种职业。一种是“经济学.家”,这种经济学家致力於抽象世界的理论研究;另一种是“经济.学家”,这种经济学家则致力於对现实经济运行的客观分析。一般而言,前者大多置身於象牙塔内,后者则大多身处投行和政府机构,两者关係就像研製天文望远镜的科学家和用这些望远镜观察天体运行的科学家,经济学理论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和预判现实经济运行提供了基础。因此,热衷预测的“经济学.家”是不靠谱的,而不预测的“经济.学家”则是不称职的。作为普通大众,看待“经济.学家”的预测,应该用连续、比较的眼光,而不要绝对、静态地去抠字眼,只有发现动态预测序列中暗藏的变化信息,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趋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