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崇论宏议\港商深耕大湾区具优势\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吴宏斌

2019-07-22 04:23: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本年二季度GDP增长为6.2%,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减速加大是由很多因素引致,当局发言人亦形容经济运行尚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相信久久不能解决的贸易战或多或少确实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中美两国元首在G20峰会后同意重回谈判轨道,而美国亦暂时不会对中国货品加征新关税,让厂商得以稍作喘息,但面对贸易摩擦有可能已变成“新常态”下,港商即使未有应对的万全之策,但仍须透过做好风险管理、尽力“降本增效”来抗逆求存。但长远而言,积极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和分散生产基地才是筹谋出路的上策,港商不应怠慢。

  过去不少厂商颇为依赖美国市场,但美国经济增长近十年也只是维持於3%以下,发展空间已愈来愈窄;相反,中国经济增长近年虽然也趋放缓,但毫无疑问仍领先其他主要经济体。而即使外部压力加大,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按年增长8.4%,反映内需强劲,加上中央锐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市场开放,以释放市场活力来保持稳定增长,港商应着力“深耕”内销市场,而“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一块“肥肉”。

  大湾区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23000美元;而在CEPA框架下,香港更享有进入内地市场的优惠待遇,加上香港产品在品质、设计、形象以及中档定价等方面的优势,港商绝对有条件拓展大湾区的中产和新兴消费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外闯首选东盟地区

  在发展内销的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亦是厂商在中美贸易战阴霾下的另一张“王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以东盟地区最具潜力,不但人口达到6.3亿,在过去几年GDP增长亦稳定地维持在5%水平,而各成员国的劳动人口普遍年轻,约六成人为35岁或以下,消费市场十分庞大,加上与大湾区邻近,港商大可借助大湾区作为开拓东盟市场的据点。

  事实上,东盟与香港的经贸关係向来密切。2018年,东盟位列本港第二大货物贸易夥伴,而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生效,将有利港商在东盟市场站稳阵脚。

  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前后泛亚铁路将会有三条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高铁路线陆续建成通车,铁路分为东、中、西线,当中尤以中线所途经的老挝、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的发展潜力最大;该铁路不但缩短中国与东南亚的跨国交通时间,降低了区域贸易和运输的成本,对形成区域性供应链有帮助外,亦连接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商可借此作为通往“一带一路”市场的桥头堡。

  本来大湾区是业界拓展多元化市场的有效出路,亦是贸战下的“避风港”,但现时本港所面对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纷乱局面实在令人担忧,不但已阻慢了大湾区建设的进度,亦令企业蒙受额外的经营风险。笔者希望,各界能为大局着想,停止内耗,这样政府才有力量全力推进香港的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