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欧阳先声\从日本社会看商业地产前景(六)

2019-08-13 04:24: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日本东京“神田神社”活动一景\法新社

  “人之初,性本善”,也有说“人之初,性本恶”。其实,人之初,既非善、也非恶,而是自私。自我、私利是人之本能,与生俱来。从商业角度看,人性本能是什么?更好的生存,更美的生活。商业如何满足合法守德的人性本能?\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 欧阳捷

  近日,笔者随中房协商文旅分会、贸促会考察团巡游了日本大阪、京都、东京商业,多个项目都有高管出面介绍,还与日本购物中心协会做了交流,收获颇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邻为镜,可以晓未来。商业消费就是花钱的事,有钱才是生活,没钱只能生存。

  【文接8月12日A13版】

  八、日本人已经佛系了吗?

  缓解压力是男人们的难题。晚上到居酒屋喝上一杯酒、来卡拉OK厅吼上几嗓子,可以让平日里温文尔雅包裹着的压力有所释放。幸运的是,日本女孩子大多并没有给男生施加压力。她们谈婚论嫁并不看重房子车子,毕竟大都市的房子太贵而车子几无用场,本就少有嫁妆、更无指望父母。她们只希望男孩子能有几百万圆(大多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就可以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不至于囊空如洗、家徒四壁,关键时候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日本和欧美相似,孩子成年之后大都要独立生活、不能再依赖父母,而且日本税金制度也使得援助子女包括帮助买房都需要缴纳不菲的赠与税。

  压力之下,日本年轻人没有了主动求变的空间和希望,怀揣着巨大无比的失落与压力,内心是如何的焦虑、憔悴呢?中国人说:人活一口气,不蒸馒头争口气。日本人不是这样的,无论内心如何生气怨愤,都不会表露在脸上,仍然是彬彬有礼。

  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自有寻求内心平静的方法。随着年轻人离家出走大城市寻求发展,以家族纽带束缚的传统道德濒临崩溃,年轻男女缺少长辈指引、教诲,也没有街坊邻居监督、议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成为他们的生活信条。虽然这在日本也是普遍现象,但却并不像中国热播影视《大圣归来》、《哪咤之魔童降世》鼓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因此,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文化传承就变得极为重要。

  日本的文化传承也渗透到体验的骨髓之中,虽然人们漫不经心地走过,却在不经意间被潜移默化。日本佛教更是成为日本人“鱼不知水,鸟不知风”的文化潜意识,日本“八道”与浮世绘、大和绘、现代漫画,以及日本料理中遍布的佛系符号,都在如来佛祖的掌心之中。2018年,日本全国有2.0598万人自杀,自杀人数连续九年下降。也许,这与佛家希望改变日本“物哀”、“物丧”之理念相关。

  日本寺庙毋须还愿、不用开光、不卖巨香,是真正的随喜功德,却也是不经意的文化消费。寺庙前的商业街与中国旅游景点无异,来春游的学生们络绎不绝,请个“学童守”或者“胜守”,图个考试运,都是人之常情。哪怕是中个“小吉”签,也是很开心的。日本多泉,京都最古老的寺庙清水寺,传说是玄奘弟子慈恩所创建,本堂正殿供奉着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据说每隔33年才开放参观一次。清水寺设三泉之水,象征智慧、健康、财富,满足凡夫俗子的人性需求。不过,佛法有约,三泉只取一瓢,不得贪也。仅靠寺庙前商业街区和随喜功德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撑僧侣生存与寺庙维护的,出售寺庙所属墓地的定期使用权也是寺庙的经营收入。

  寺庙中似乎也有小众佛塔,不在正宗门派之列。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小佛塔也戴上了红色围兜。也许,在日本人心中,佛照应人,佛也需要人照料。照料佛,需要净手净心、宁静平和、心如止水、不起波澜。这让日本人遭遇大难小灾、不顺之事,都能从容镇定、心神不乱。

  日本不仅有众多寺庙,还有数以万计的神宫、神社,供人参拜。寺庙可以有神宫(社),但神宫(社)不会有寺庙,因为寺庙供奉的是普度众生的佛,神宫(社)供奉的是神灵皇族、非凡之人与世间万物。比如,神宫多为神灵与皇族供奉之地,少有历史名人如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在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神社供奉的非凡之人如被尊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的中国炼丹师徐福、日本著名阴阳师安倍晴明、日本战国三雄丰臣秀吉等。

  或许,日本的神社用多如牛毛形容并不过分。文部科学省资料统计,日本登记在册的神宫(社)有8.5万所,信众按人口占比的75%估算,每1550人就有一所神宫(社)。传说日本有800万个神明,意思是多到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个神明。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神明?日本人坚信:世间万物皆可为神明。神社供奉的神体还有虾、草、狐等生物,也有石、镜、刀等物品,更有雷、火、水等自然现象,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及万物的珍惜。不仅年长者会来神社,专程拜祭;也有中年人携子前来,恭敬行礼;更有很多年轻人特意弯转,合十敬神。一些行色匆匆的日本人经过牌坊的时候,也会鞠躬礼拜、默立数秒,然后离去。

  神社几乎随处可见,难波公园购物中心的商业街也有一处神社,走近神域,只有小小的“鸟居”与祭祀台。日本人的拜祭都非常严谨认真,这反映了日本人的敬畏之心和国民性格。如果他们的时间充裕,可以在手水舍(神舍寺庙门口用于清洁的水池)洗手漱口、洁身净心,再去拜祭。也有拜祭之后,走出一段再回头礼拜的。心境平和、戾气自消。

  日本人许愿有什么不同吗?大凡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许愿皆无不同。神社也可求神签。看完签文后,通常将神签系在神社里生命力最旺盛的大树枝杈上,可以期待与神明结缘、提升运气。阿超告诉笔者,求签最好别去东京浅草寺,那里的签“凶多吉少”,如果真是凶签,要赶紧圈好放回去,千万不要把厄运带走了。既然如此,何必当初。本来是想求个好心情,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寺庙、神社既是时间消磨场合,也是精神消费场所,虽然间接提升了消费力,却更可能促人自省、“湮没”欲望。由销售商品到体验商业,再到神往佛系,日本商业进化史似乎映射了日本大众似富实贫的生活囧境及无奈心态。

  结束语

  商业是人、货、场的集合,但我们都太过重视货与场,对于人性的关注实在是太少太少。如果我们轻视人性演变趋势及其背后的逻辑,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商业的本质,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商业竞争的红海中杀出重围。

  有朋友跟笔者讲起:他们聘请了日本名师指导,培训员工服务技能,希望可以学习借鉴日本商业的极致服务。但是,日本的极致服务根植于内心的平和宁静。而细致入微、温馨贴心、礼貌有加的服务也让人们的心态更加平和、相互影响,这才有了工匠之心。如果我们只是从“术”的层面解决服务态度和行为技巧,不能解决内心深处的敬天畏人与心如止水,看似调整好了手上的脉络,但大脑神经无法归“道”,时过境迁,依旧物是人非。

  然而,商业繁荣基于人性之欲望,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也是陷阱,人生没有追求,商业哪来繁荣?在日本社会人口递减、少子多老与佛系心态的大趋势之下,无论商业如何创新,都难以挽救其不可逆转之颓势。尽管如此,日本商业背后展示出来的理解人性、尊重人性继而追逐人性的逻辑,才是打造好商业的真正奥秘。 (全文完)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