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崇论宏议/全球供应链格局洗牌/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吴宏斌

2019-08-16 04:24: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决定押后对部分中国货品加征关税至12月,虽然贸易战看似又再呈现曙光,但打打停停的状况已持续超过一年,不少在内地经营的港商、外商甚至内地的企业因应环境变化特别是买家的要求,已筹劃将部分生产线搬迁至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触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三链”格局的改变。另外,亦有部分企业基於分散投资、规避科技壁垒和降低政治风险等考量,正探讨在其他地方设立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的可行性。

  某程度上,当前正在发生的国际产业重构正为香港“再工业化”带来了历史性契机。在早前厂商会提交的施政报告建议中,便指出香港应把握时机发展高增值製造业。香港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下,享有作为独立关税区和世贸组织单独成员的特殊地位,美国等国家针对大陆的关税、技术限制和其他贸易壁垒一般都不适用於香港。另一方面,去年底签署的CEPA框架下新的《货物贸易协议》,亦让所有原产香港的货物进口内地可全面享受零关税的优惠。

  厂商会认为特区政府应借机吸引内地甚至跨国公司来港设立生产线,利用“香港製造”的原产地优势来规避贸易战的风险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亦可借助自身在研究和引进一些具敏感性技术方面的特殊条件,主动“招商引资”,协助一些高端科技产品的厂商在本港组建研发基地中心和供应链。这样,企业除了能享有面向国际市场和贴近中国内销市场的优势之外,亦能与广东完善的配套产业体系衔接,有助实现大湾区精细、高效的分工协作。

  港应吸引厂商回流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不少地区纷纷出台特别政策,希望吸引厂商到当地投资设厂。例如,台湾年初推出为期三年的“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提供单一窗口服务,整合土地、水电、人力、税务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援措施,协助台商回流。故特区政府亦应更加积极发挥“推广者”和“促进者”角色,加强向内地及海外介绍香港在发展高增值製造业方面的优势。

  除了应为有意来港发展的厂商提供财税诱因、土地优惠以及人力资源培训、劳动力输入、协助市场推广外,亦可与贸易夥伴的政府就原产地认证和签订贸易投资协议等开展“G2G”磋商;此外,特区政府也可参考台湾的做法,在投资推广署之下设立促进产业转移的“一站式”服务窗口,甚至设立一个跨部门专案小组,协调不同领域的政策和服务,为来港发展的厂商提供及时、贴身的支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