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利率并轨开启“初级模式”\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实

2019-08-28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9年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报价诞生。新机制下的LPR降息6个基点至4.25%,验证了“利率并轨”初级模式的稳步推进,也向市场传递了引导利率下行的信号。自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全新阶段。

  笔者认为,採用以LPR为抓手的“初级模式”是利率并轨的第一步。对於利率并轨而言,目前存在两种特征迥异的经验模式。一种是“成熟模式”,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关键基準利率。另一种是“初级模式”,以LPR为基準。从短期来看,“初级模式”所需的机制铺垫更少,并轨过程具有“快平稳”的特点。LPR波动相对较小,且并不改变利率信号传导链条,因此对金融体系产生的风险衝击更加可控。从长期来看,“初级模式”治标不治本。国际经验表明,LPR的调整通常滞后於市场利率。这实质上反映出,由於利率传导的“市场倒挂”并未根本消除,利率定价扭曲仍然存在。这决定了,“初级模式”可以作为一个务实的过渡性方案。

  此外,不同於大企业,中小企业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同时在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便利地进行融资,债券、信贷之间的替代效应较弱。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收益率曲线─信贷终端利率”的信号传导存在结构性歧视,调降货币市场利率的“宽货币”难以转化为中小企业信贷的“宽信用”。针对这一癥结,本次改革双管齐下。政策调控层面,LPR与僵硬的贷款基準利率脱鈎,与更为灵活的MLF挂鈎,有利於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修复LPR对信贷利率的实际调控能力。由此,政策利率信号直接抵达信贷终端,避免了中间环节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效应。

  当前,围绕利率并轨,时间约束和风险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时间层面,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行,通过深化改革以降低实际利率、激发微观活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利率并轨亟待打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风险层面,随着2019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并向居民信心层面传导。由此,利率并轨更需平滑稳健,以避免“汇率─利率─资本市场”的风险共振。

  “新式降息”年内落地

  此次率先推进“初级模式”,相对迅速而平稳地迈出实质性的并轨第一步,对於纾解矛盾大有裨益。从方向上看,LPR将温和打破市场对存贷款基準利率的依赖,并发挥其天然优势,优先为中小微企业“解渴”,缓解中国经济的燃眉之急。从时效上看,由此产生的风险衝击有望被控制在合理範围,给予市场充分的适应期。而适度的风险衝击也可以“刺痛”金融体系,打破其战略懈怠,加速其完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风险管理优化和业务形态升级,为后续的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準的“成熟模式”做準备。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利率并轨”迈出第一步,彰显了监管层以改革方法应对内外部压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整体思路,亦为前瞻中国经济政策全域提供了新线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趋势值得关注。第一,“新降息”代替“旧降息”。随着信贷利率的基準锚发生变更,未来存贷款基準利率的角色将加速淡化,料不再作为降息工具。以MLF(中期借贷便利)、OMO(公开市场操作)为抓手的“新式降息”有望在年内择时落地,以推动实际利率匹配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趋势。第二,“房住不炒”不会动摇。虽然“新式降息”有望更有效地推动“宽信用”,但其自身无法解决房地产作为优质抵押物而对信贷产生的挤佔效应。因此,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严监管”政策将保持定力,并进一步收窄信贷资源流向房市的管道,以促进信贷投放真正惠及中小企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