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创科宇宙\严惩造假 让科创健康成长\创业投资者联盟召集人 梁颕宇

2020-01-23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始作俑者贺建奎被判入狱,轰动一时的基因编辑婴儿案算是告一段落。没料差不多同一时间,内地又接二连三爆出学术不端醜闻,再次引起外界对中国科学界的关注。业界必须正视科研人员诚信和道德操守,深入调查找出真相予以澄清或施以适当惩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情况的蔓延,让中国能广纳四方贤能,真正走出创新自强之路。

  2018年底,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前副教授贺建奎自揭为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实验,培育出一对先天具爱滋免疫力的双胞胎女婴。案件曝光一年多,经相关部门调查并告上法庭,终於去年底判处贺建奎入狱三年,罚款300万人民币。在中国学术不端事件中,这宗案件调查比较快,处分也相当重,估计当局是希望藉着严惩学术不端者,重建全球对中国科研成就信心。

  可惜事与愿违,贺建奎判刑前不久,中国学术界引爆了两枚炸弹。先是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外国专家质疑多篇论文涉嫌“图像不当複製”;后再发生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中国生命科技界三位重量级人物的学术论文所用的图片造假,去信负责国内审批研究经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要求基金会严肃调查,引发学术圈大地震。

  饶毅是中国海归派科学家的表表者,90年代赴美国留学,早年已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的建设,支持国家通过财政投入成立基金和创立不同科学研究计劃,鼓励海外人才回国,用欧美最新的科技带动全国科技进步,并於2007年身体力行辞去美国大学的教席,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一项调查显示,单在2018年内,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数量达52.8263万篇,比美国科学家发表42.2808万篇还要多。不过,学术研究讲求的是质,长期深入研发带来革命性突破,比论文数量重要,为发表论文而造假或用不当手法提高获刊登机会,其实是本末倒置。

  一些科学家学术不端问题曝光,一个常见手法是论文引用的资料图像在不同的文章裏重複使用,而且存在局部剪切、放大、缩小、複製、黏贴、拼接等“修图”操作;其次就是引用虚假同行评审,利用不当方法对同行评审进行了操纵,原因是很多学术期刊在决定是否发表一篇论文的时候,大都会以同一领域其他科学家的评价为依据。

  科学家学术造假很多时是出於经济利益,政府近年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创新科技,给予政策优惠,并成立科研基金,藉以吸引西方培养的顶级中国研究人员回国。对於学术工作者来说,国家级基金和专案经费是最主要经济来源,如一篇国家自然科技基金资助论文获得的资助可达数十万元。

  政府提供了金钱诱因,本意是鼓励科学家及研究人员致力创新,可惜一些急於求成者不惜走捷径造假,成功蒙混过关顺利拿到各种资助和荣誉,变相鼓励更多人铤而走险,衍生出各种弊端,甚至日渐发展出兜售虚假研究论文、操控同行评审的黑市运作,只要付费就可以得到造假的科研成果。一些中介公司夥拍国外学术杂志帮忙造假,学术工作者可通过中介公司购买版面、购买枪手公司的论文服务,充当拿取国家级资助专案的成果,或是作为申请国家级资助专案的理据,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学术造假严重,另一个原因是造假的成本非常低。在美国和欧洲,学术不端行为通常会导致辞职或开除,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常见,过往一些重大的、引起社会关注的学术不端案例,相关部门没有彻底调查,孕育出愈来愈严重的学术醜闻。学术不端者得不到应得惩罚,更严重后果是拖着中国科技发展后腿,长远可能令一些无利可图的领域无人探索。

  学术造假原本只是个别人的不当行为,逐渐成了一个系统性问题,无疑令中国科学界声誉蒙污,吓怕一些有意回国发展的科学家。要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到中国,必须先改变固有的思维和恶习,始有望成为真正的创新科研大国。虽然在过去两年裏,国家及多家重要学术机构都颁布了一系列关於学术规範的指导方针,以及对於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处罚,有不端行为的科学家可能被列入终身黑名单,无法再获得研究经费;但必须能切实执行,整治当前乱局,才能收到阻吓作用。

  以往不少针对中国科学家学术造假的案例俱是外国专家揭发,今次由热心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海归学者挺身揭发,反映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已到了极限,若再不拨乱反正,日后是否能继续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成疑。国家级基金和资助项目必须真正促进中国科学的研究和进步,而不能成为一些人牟利的温床,殷切期望严肃处理近期被揭发的几宗造假案,重拾世界对中国科学创新的信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