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奇言渊博\疫情衝击经济有多深?

2020-02-05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私营工业企业资金链原本就处於紧张状态,如果真的发生资金链断裂,可能会带来企业破产、失业增加,从而可能影响到后续经济走势

  目前新型肺炎确诊病例仍在上升之中,防控疫情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在各项工作中毫无疑问应被置於首要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可预见的灾后如何恢复生产、如何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当前政策需要未雨绸缪,在保证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对生产恢复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稳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预期,从而为日后的工作重点从疫情管控转向恢复生产做好準备。

  一、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何种衝击

  一方面,线下服务业首当其衝地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电影院线、旅遊业、住宿餐饮、线下教育等等。而且当前服务业佔比已经远高於17年前的非典时期,因此代表性的分析认为,本次新型肺炎的经济影响可能明显超过非典的影响。不过,服务业遭受的主要是需求衝击,这种需求很大程度上具有推后、延迟效应,甚至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出於这一点,又有代表性观点对疫情影响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总体而言,疫情对线下服务业的衝击较为有限,具体将表现为先强后弱,甚至新兴的线上服务业还将获得意外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本次疫情的爆发时点特殊,对工业生产活动也产生了显著衝击。为此,笔者对服装、钢铁、机械、石化等行业进行了调研,涉及广东、湖北、浙江、上海、河北等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情况多有不同,但是总体上,工业生产在用工、订单、库存、生产、运输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服务业主要受到需求衝击有所不同,工业生产活动同时受到了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衝击,处境更为窘迫。疫情衝击下,工业生产活动的供需矛盾表现十分突出。

  二、工业生产恢复面临的短期困难

  17年前的非典疫情,於2月上旬春节长假结束后才开始向多个省份扩散。而此次疫情的升级则发生在春节前,这使得员工返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综合来看,目前工业生产活动的恢复普遍面临以下短期困难:

  其一,由於复工时间限制、员工实际返工情况、复产中的防护标準和物质条件等问题,工业生产活动可能被动推迟。

  其二,当前交通运输、物流管道面临阻滞。

  其三,年后製造业订单交付将出现延迟,生产企业面临损失。

  三、疫情对工业生产影响可能超出一季度

  疫情对生产活动的衝击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但是这个“暂时”有多长?笔者认为其影响可能会超出一季度,这种可能性需要引起注意。从一季度本身来看,疫情对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在服务业方面将体现为需求衝击。对製造业的影响则不仅仅体现为需求衝击,还将体现为供给衝击。

  那麼,为什麼疫情的经济影响可能会超出一季度?

  其一,出口製造业新订单暂时流失,可能使疫情影响持续到二季度。

  从2005年1月以来的数据看,每年春节后的3、4月,是年内的出口订单下单高峰期,两者甚至明显高於第三高峰的9月份耶诞节订单。3、4月中,又以3月订单指数的均值最高。可见,3、4月份的出口订单表现,将决定后续几个月的出口表现。

  目前,外国採购商对於中国疫情高度关注。而由於前述原因,年初订单交付时间目前尚无法确认,甚至将有一定比例发生延误。如果在3月工业产能的恢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则可能对当月新订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后续二季度的生产活动。

  对於订单流失的担忧,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情况各异。对於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担忧不明显。但是对於服装类企业,外国採购商可能同时在多个国家下订单,如果中国生产恢复迟滞,则可能影响到外国採购商的订单配置方向。

  另外,虽然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和贸易的措施,但是一些国家已经分别採取了限制措施、并提升了风险等级。这也可能对中国的新增订单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外国供应商要考虑新增中国某个企业为供应商,中间需要经过初步洽谈、产品测试、验厂、打样、谈判、签约等环节。上述多个环节涉及外国採购商到华的国际旅行。目前,这类新增中国企业为供应商的协商过程,可能受到干扰,甚至面临暂停,进而影响到潜在的出口订单增长。 

  其二,工业企业固定支出不变、生产困难增加,资金链承压雪上加霜。

  首先,推迟复工、外地员工被隔离期间,企业仍然面临固定费用支出,如租金、贷款利息等。其次,延期复工期间企业是否要支付工资?各地标準不一,其中部分地区企业仍要支付工资。其三,对於新型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因被採取隔离治疗、隔离观察等隔离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也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同时,私营工业企业的资金链条已经普遍处於紧繃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2019年11月,私营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帐款金额达到5.025万亿元,同比增速32.3%,这也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速。同期,私营工业企业的应收帐款平均回收期达到44.6天,较2019年的峰值有所缓解,但仍处於历史高位。

  可见,私营工业企业资金链原本就处於紧张状态,再加上固定支出不变,疫情带来的额外人工开支、复工推迟、订单交付延误,以及疫情防控期复产的防护成本提高,这些困难将对原本处於困境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这些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可能会带来企业破产、失业增加,从而可能影响到后续经济走势。对上述情况需要引起关注,并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衔接工作。

  为此,笔者给出的建议是:首先稳资金流,尽早恢复物流,然后视疫情改善情况恢复人流,同时恢复生产活动。 

  首先,稳住资金流。

  应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衝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尤其是对於因疫情衝击而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要帮助其稳住资金链条、渡过暂时的难关。

  其次,尽早恢复物流。

  目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过剩与短缺同时并存。在此背景下,政策不宜做总量刺激,应以“疏通”供求关係为主。而打通供求的关键一环,即是物流畅通。因此,应制定明确的标準,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同时,高度重视物流运输行业的关键作用,在坚持防控疫情标準的情况下,物流运输业应尽早复工、恢复正常运转。另外,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物流瓶颈完全打通之前,不宜大规模实施总量刺激。

  再次,恢复人流和生产活动。

  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相了解,稳定企业复工预期。尤其是政府多了解企业的困难,针对各地情况、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採取应对措施。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徐奇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