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特殊时期的政策应对,我们明确认为政策的重心应该是保民生、稳就业,而不要过於纠结於短期经济增速的下降;政策的抓手应该是救助保护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部门和民营经济,最大限度把社会资源让渡出来给民生;在疫情退去之前,争取早日结束疫情才是当务之急和恢复经济的根本途径。
一、具体来讲,我们认为财税政策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一,提升财政预算赤字率,既为防疫工作和恢复经济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也可对冲经济减速带来的财政收入下滑。考虑到最近几年广义财政预算化和硬化预算约束有很大加强,可考虑大幅提升官方赤字率至3%-4%,提高专项债发行额度或发行特别国债。当前官方赤字率每提升0.1%,可增加约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财政资金(年GDP约100万亿元),如此可增加财政资金最多至1万亿以上。多增的财政资金,应当主要用於减税降费、财政补贴,弥补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医疗基础设施不足等短板,改善民生问题和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而不是铁公基等传统基建投资刺激。
第二,加大与疫情相关的财政支出力度,保障湖北和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医疗条件和防护用品需求,对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额外补助,加大相关藥品、疫苗等研发支出。
第三,充分调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的节后复工和生存状况,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消费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例如下调增值税税率、下调五险一金的缴纳比率,必要时重点疫区可免除今年全部的税费,放水养鱼。
第四,对重点疫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直接发放无息和低息贷款,由中央财政贴息,缓解债务负担。第五,对於商业地产企业在债券发行、信贷额度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给商业地产企业对租户适当减免商舖租金提供政策空间。第六,对因疫情导致失业的困难群体进行再就业指导,提供临时性基本生活补贴,及时缓解因失业带来的潜在社会稳定问题。第七,研究建立失业保障基金,用大数据给失业人员精準派发每月定时定额的电商消费券,最大程度地构成“财政─消费─生产”的经济活动闭环。
二、对於货币政策,在疫情广泛波及全国的情况下,仍需实施更积极的货币政策,并结合差异化的结构性政策。
第一,全面降低政策利率,通过LPR机制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实质性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第二,鼓励银行信讬等金融机构进一步临时下调湖北和其他重点疫区部分行业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低受损企业的债务负担,给予适当政策优惠,类似TMLF操作。第三,对停工停产企业即将到期的贷款和债券进行适当展期,加强各方利益协调,防止不良贷款率快速升高和债券集中违约。第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对压力较大的金融机构及时补充资本金,防止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向金融系统传导引发金融风险。第五,充分调动四大国有AMC和地方AMC的能动性,以市场化方式吸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三、除财政货币政策外,其他社会性政策也应及时推进。
第一,在保证人员、物资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物流运输系统,恢复畜牧养殖业的饲料供给和产成品输送,可以降低第一产业的损失,也有助於缓解短期食品供给压力。第二,在延迟复工期间允许企业按一定比例向员工支付工资,兼僱员工生计和企业效益。第三,进一步加强资讯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强化对官员和机构的监督和问责,对防疫工作出色的机构和个人也应适时表彰。第四,在保证物资投放的前提下,尽量不干预物资价格,让市场调节物资供求,避免因短期物资紧缺导致的恐慌性抢购加重物资不足,长期又出现产能和库存的过剩。第五,将延长春节休假的1月31日、2月1日和部分省份延迟复工的2月3日至7日认定为特殊休息日或普通工作日,而非加班双薪的法定节假日,尽可能减少企业因延迟复工增加的经营性损失。
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宋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