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历了年多的中美贸易战,然后再面对超过半年的暴乱人祸,迄今更加要承受新型肺炎疫情的天灾!在连番衝击之下,香港房地产是否承受得住?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执笔时,香港疫情在宗数的增加方面,总算没有严重恶化。不过,社区潜伏仍然令人相当担忧。
我们再看看大局,金管局最新公布截至去年12月份M3(货币供应量),香港资金量是历史第二高,达14.7864万亿港元,坚守“上升通道”,这象征超低息的环境并不会改变。在股票市场方面,香港仍然有能力遇低处反弹,我们仍然守住2.6万点的防线。
所谓危中有机,看回我们香港自身因素,房屋供应是“平稳地”长远不足,当然在长远的房屋政策来看,这个供应是非常不足,但短线而言,反而是一个机会,供应不足可以成为了稳定楼市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成交欠佳下,贷存比率不可能倾向差,因为还款是大多数,新借贷是少数的情形之下,贷存比率自然更健康,基於以上结构不改变的话,楼价很难会大跌,而微调的分量只能跌两成以内,但因为楼市之前已出现了调整,仅余的泡沫已去除,所以我认为,我们只能短期内见到情绪化5%至15%的减价,而且超平盘不可能大量积聚,不少跌势都是昙花一现。
不过,大局稳定不等於中局及小局不伤。零售业及饮食业在连番挫折之下,尤其中小企,相信会出现比原来更大量的裁员及结业潮,虽然这些影响不到市场大局,却会影响到民生及人心。最近出现的医护罢工,更重创了香港人的安全感。当香港社会加入了情绪化的罢工浪潮,相信会把社会推向灾难,最弔诡的是这些民生上的灾难与大局上的稳定是可以同时存在。
我认为,一个时局的稳定是相当重要。我父母在2003年沙士期间去世,不是因为染上沙士,而是当时疫情打乱了医疗系统,妈妈不可以回到香港治理,父亲则是在欠缺医疗纪录支援,加上急病,可能处理方法错误而间接失救。当时医护人员在沙士疫情之下已尽了全力,没有人会怪责他们。今次疫情之下出现了医护罢工,的确是令港人信心大失。
笔者只想说一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稳定是可以带来幸福,不稳定可以带来大伤害,事情并不是新一代想像的那麼简单。无论如何,香港人应该自求多福,稳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同人在不同工作上的使命,都是社会与市场稳定的一部分,应该克尽己任的。
祥益地产总裁 汪敦敬